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107|回复: 4

徐夜手稿在桓台面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2 13: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桓台作协 于 2016-3-25 21:43 编辑

    前几天,喜欢收藏的张先生来我办公室,拿出几张古代线装书册页让我看。册页上写的是一些诗作,多数都有涂改的痕迹,仔细一看,竟然是徐夜的诗歌手稿。
    徐夜,生于明万历初名元善,字长公,入清后更名夜,字东痴,号嵇庵,是著名的遗民诗人。山东大学终身教授,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原会长袁世硕先生称,他“一生作诗,抒情言志,无意以诗名世,生前没有付梓,诗稿两次没于水,多数散佚不存。幸赖王士禛重其人其诗,辑而刻之。加上徐氏后裔辑佚,今存者仅有十之三、四而已”,“据其存诗,徐夜亦当是清初山东遗民诗人之大家,载入中国文学史册”。清朝沈德潜别裁五朝诗,选其《遥落江天倍黯然》一首,评之“远胜渔洋名作”。
    徐夜是以诗歌成就奠定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他出身于山东新城的一个名门望族。曾祖父徐准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进士,官至云南布政使,因为清廉正直,政绩卓著,受到朝野的敬仰,是万历年间山东四君子之一。徐夜的父祖辈虽然没有象徐准一样获得较大的功名,徐氏家族仍然实视为名门望族。他的外祖父是明末大名鼎鼎的诗人王象春,又因为三岁的时候父亲徐熙如去世,他便随母亲长年居住在号称山左第一望族的新城王家,受到了王氏家学的浸润,十七岁的时候就考中了副贡。但是,1642年发生在桓台的崇祯壬午之难,使徐氏家族有十多人遇害,与徐夜相依为命的母亲王氏也投井殉难。崇祯十七年(1644),明朝灭亡。家仇国恨使徐夜痛不欲生,毅然放弃了功名仕进,成为一名“遗民”。儒生的不习治生,八口之家的拖累,使他“并日而食,簟瓢屡空”。所住的三间老屋,也“雨久穿漏,若将压焉”,甚至要靠向友人乞贷来维持生活,没有能力出版自己的诗集。
    徐夜一生写作了大量的诗歌,他的诗作的第一个出版的本子是《阮亭选徐诗》,有二百多首。依王渔洋所说“今所录皆余兄弟藏弆手迹,什之二三”,徐夜的诗作当在千首以上。可惜,这些诗大部分都没有流传下来。究其原因,一是家境贫寒,无力印刷。晚年又对诗稿保管不善,“其诗亦散佚,半饱虫囊”。另一个原因就是“没于水”和“没于浔阳”。康熙二十一年(1682)秋,新城暴发洪水,徐夜隐居的东村靠近流过新城东侧的郑潢沟,诗稿多被决堤的洪水冲走。康熙二十二年(1683),在江西德安当县令的新城人张平澜邀徐夜携诗稿去德安出版,所乘舟船在浔阳(九江)倾覆,诗稿全部散落在水中损毁。所以,徐夜的诗稿手迹所存甚为罕见。
    但是,徐夜的诗作毕竟通过不同形式流传了下来,其中包括他的部分手稿,虽然如今已经很难见到。今天我们看到的《徐夜诗集校注》所收四百余首诗,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阮亭选徐诗》。王渔洋与徐夜是外从表兄弟,小徐夜二十多岁,受他的影响颇大,民间也有“渔洋佳句半东痴”的说法。在京做官期间,主盟诗坛的王渔洋曾多次给徐夜写信,“数寄书索其稿”,希望徐夜把诗稿寄给自己为其刻印,徐夜只是“但逊谢而已”。徐夜没有把自己的诗作寄给王渔洋,王渔洋只好“就箧中所藏断简编缀之,得二百余首,刻梓以传”。另一部分就是徐氏后人辑录的。先是,徐夜堂侄孙徐笃训于乾隆十三年(1748)在徐夜外曾孙古城沈会东家“访得吾伯祖所遗诗稿一册”,“焚膏继晷,息心抄录”,这部分是徐笃训抄录的。继之,徐夜七世侄孙徐英绩于道光十七年(1837)春,在唐山徐店当私塾先生时得到皮某的一个稿本,“有诗二百余首”,“系东痴祖真笔”。冬天又从胡乙坦处得到了此前徐笃训的抄本,将二者“共集为一编”。直到民国二十三年(1934),徐氏族人重修族谱,将上述两部分合成四卷《隐君诗集》收入族谱,一并印行。目前我们见到的《徐夜诗集校注》就是在《隐君诗集》的基础上刊印的。2012年,西镇徐氏族人徐银书等人再次续修族谱,重印《徐夜诗集校注》的时候,有意搜寻其手迹编入。虽然获得一方注明徐夜的扇面,最终因为不能确定是否他的手迹告停。
    我见到的这些手稿,一共八页,有《告外公季木公柩十一首》《富村道中有怀外祖去世已二百余日马上感叹辄得二首》《哭拜外祖坟讫》《摹勒行赠邵子若玑为刻外祖季木行述并呈张异度吴门》《由接岭至大峪拜外祖墓题古柱上》《再向富村道中》《富村道上闻子枝已到山中即至马上寄意》。除去《徐夜诗集校注》收录的篇目,仅这八页中就有七首在编辑时被删除。这些诗作为什么被删除?原因不得而知。
    这七首诗分别是:
    《告外公季木公柩十一首》删除三首,其一:天子何可问?胡为乃其然。大雅或将绝,斯文当不传。国家人可惜,世道重相悬。岂以凡庸寿,无容假数年。其二:此生幸不幸,总托在同时。事固关亲讲,情尤重我悲。人亡邦国殄,吾道斗山圮。有识相为痛,宁庸哭所松。其三:才名须至此,天似未能留。久压人斯忌,将成鬼所谋。意不可一世,论俟定千秋。长吉前身语,岂应更赋楼。(公尝自梦前知为李长吉)。
    《富村道中有怀外祖去世已二百余日马上感叹辄得二首》:其一:久不闻呼唤,此来又似知。有方半日远,心向一山迟。因是常相遇,当应到即期。所伤悲不见,喜痛异年时。其二:疑向山中往,还将看地猜。似乎违教久,允矣问安该。回念生前事,伤心今日来。迟迟休即到,了恐又空回。
    《哭拜外祖坟讫》:着意此丘好,生前不忌猜。死成逃世隐,性耻受人哀。骨带青山去,名悬白日来。无须埋姓字,石未解仞才。
    《再向富村道中》:梦中知有路,马首向山安。意想逢村变,心胸在野宽。天寒人迹少,日落雁声残。为问今来意,涔涔鼻已酸。
    徐夜诗作手稿的发现,具有较大的文化意义。文学角度,可以弥补徐夜诗作散佚的遗憾,为徐夜研究和明清文学研究增加素材。书法角度,能够让人领略遗民诗人的书法风采。王渔洋在《徐诗序》中特别提及徐夜“书法酷类虞永兴”。虞永兴即虞世南,是隋唐时期著名书法家、文学家、诗人和政治家。书法继承二王传统,外柔内刚,萧散洒落,与欧阳询、禇遂良、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王渔洋在短短的跋语中单独点出徐夜的书法“酷类虞永兴”,说明徐夜的书法在明末清初是非常具备艺术价值的。几位同仁见到复印件后,也不禁为徐夜书法的工整、清丽、俊秀折服,叹为观止。
发表于 2016-3-2 18:3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珍贵的史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 05:2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不但是一部珍贵史料,更重要的是分析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各方的百科全书,应好好保存,精心研究为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 14: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实新发现,恭喜。总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4 07: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淄水金山黄丰年 发表于 2016-3-3 05:29
这不但是一部珍贵史料,更重要的是分析研究当时社会政治经济人文等各方的百科全书,应好好保存,精心研究为 ...

想把影印件发上,不会。谢谢先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