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魅力无限“中国年”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古代诗人王安石对于当时辞旧迎新过大年的生动描述。春节,准确应称为“年节”,不同于一般的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天人合一、无与伦比的文明现象。是华夏大地上最伟大的节日。
春节起源于文明意识。但从自然界时空观上分析,按照天体运行的规律,将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上(黄道)某一特定位置定义为时间周而复始的起点,以适应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既是人类意志的体现;又是自然规律的发现。这一伟大节日在其发展完善过程中,始终凝结着劳动人民的集体智慧。决非某一个人或某一利益团体的意志体现。古时候在欧洲等其他地区和国家,为了体现统治者至高无上的权力,他们可以按照皇帝、君主或首领的意愿修改历法、确定节日。然后强迫臣民们接受。中国的“年”不是这样!历朝历代君主帝王几乎没人敢于碰“年”,没人敢将自己喜好的时刻与“年”相比。芙语中“节”译为“Day”(日、天),而“年”则译为“Year”(年)
“年”的魅力在于:这一刻“四海欢腾、普天同庆”。这一天如果艳阳高照,则是“春光明媚又一年”;如果阴雨不断则称之为“春雨润大地,万物更复苏”。如果大雪纷飞,不用说便是“瑞雪照丰年了”。即使再不好的天气,都有个吉庆话接应着。
这一刻:人们忘却了烦恼,把忧愁丢在脑后,忙忙碌碌欢欢乐乐,穷也乐富也乐;大人也乐孩子也乐。诸神百仙都在乐,天上人间一起乐。
这一刻:邪恶退缩到黑暗的角落,暴力受到良心的制约,颐指气使的发号施令者得到休息,凡使人们心灵感到不快的东西都悄然隐去,即使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每逢过年除夕,交战各方大都临时息兵止戈。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这是董必武先生对战时中国过年的描写。
几千年来,除夕之夜子时将至,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声,驱赶着魑魅魍魉,祈盼着来年的风调雨顺。
“年”的能量是巨大的,其凝聚力向心力无与伦比难以形容。从春节即将到来的那个月份起,也就是刚进腊月,所有的炎黄子孙便萌发出迎接新年的冲动,回家,团聚,探亲,访友,一门心思想“年”昐“年”,于是天上的飞机,水里的轮船,陆地上的火车汽车,摩托车,电动车……凡能载人的交通工具往来穿梭,昼夜不停。你看,千万辆摩托铁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