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林中一叶 于 2016-2-16 09:48 编辑
博山 王坤红
“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五雪打灯。”在我的家乡博山,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之一是供奉萝卜灯祭天神。不论城里还是乡村,这一天几乎家家都要供奉萝卜灯。
每年的元宵节,母亲总是很早就开始做萝卜灯。她先仔细地挑选一根又细又长的萝卜,切成几段,挖掉里面的大部分瓤,留一个底儿,倒上豆油,再用棉花捻一条灯芯放在豆油里浸湿了。傍晚时分,母亲在院子里放好供桌,摆上点心、苹果、水饺等供品,小心地点燃被豆油浸透的灯芯,一盏盏萝卜灯就亮起来了。母亲说,她能从燃烧后的灯芯形状上判断出当年地里是收谷子还是玉米。小时候,我总觉得很神奇。现在想来那不过是母亲的美好愿望罢了。
小时候,每年的正月十五,我都在母亲的身边转来转去,守在母亲精心制作的萝卜灯跟前,心里充满了莫名的欢喜。可是儿子出生后的第一个元宵节,母亲点燃的萝卜灯却让我感到了身为女儿的尴尬。
因为没有婆婆,母亲帮我带儿子,那时我就住在娘家。
元宵节那天我下班回家时,父亲和弟弟、弟妹都还没有回来,母亲忙着照看孩子还没有准备萝卜灯。我对母亲说“娘,今年的萝卜灯我来做吧。”“可不行。”母亲赶紧把孩子递给我,“还是我来做。”我以为母亲觉得我做得不够好,就接过孩子由她去忙。
但是,我发现不是那么一回事。母亲一边忙着做萝卜灯,一边悄悄打量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我问她有啥事,母亲说:“闺女,你到前边你婶子家呆一会儿。我先点上萝卜灯。”我不解,“去三婶家干啥?我还要看你点萝卜灯呢。”“今天是正月十五,出嫁的闺女不能看娘家的灯啊。”母亲说得小心翼翼。我恍然大悟,怪不得母亲不让我做萝卜灯,原来连看看都不行呢。我觉得很尴尬,也很委屈。不由得在心里抱怨:这是什么风俗啊?
为了不让母亲为难,我还是留下孩子去了婶子家。婶子一看到我就说:“我知道你今天会过来。出嫁的闺女不能看娘家的萝卜灯,老辈人说那样对娘家不好。”听了婶子的话,我再也忍不住委屈的泪水。唉,谁叫我是个闺女呢!
“姐,姐,快回家!”我正委屈着,突然听到弟弟的喊声,“咱娘也真是的,还得让你到婶子这儿,这都啥年代了,谁还管这些?”听了弟弟的话,我心里轻松了。婶子笑笑说:“既然你弟弟来叫你了,就回去吧。甭管那些老封建了。”
跟着弟弟走到大门口,我看到母亲已经忙着烧纸钱了。这才几分钟呀?萝卜灯还亮亮的,里面的豆油还很多。母亲说:“你弟妹抱着孩子,你快去煮饺子吧。”推开门,我听到儿子正被弟妹逗得咯咯地笑。“姐,我们回来才知道咱娘还让你到婶子家了,就赶快去叫你。你没事吧?”看着弟妹的笑脸,我心里舒服多了。
父亲笑着说:“可别怪你娘。她就是个老封建。现在谁还会把那些陈规旧俗放在心上?”这话正被忙完进屋的母亲听到了,她笑着说:“好了,都怨我。今年的萝卜灯供了都不到十分钟。你们既然都不当一回事,我这当娘的更不想委屈闺女了。”我的泪又下来了,但这一次一点委屈的感觉都没有。
“姐,饺子煮熟了吗?我都饿了。”弟弟过来打岔。“好了,好了。”我欢快地答应着,把饺子端上桌,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起了元宵节的饺子。
无意中一回头,我看到院子里的萝卜灯还亮着。我想现在尴尬的不是我,而应该是那不再被母亲关注的萝卜灯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