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豆腐
刘继智
新年做豆腐,这是我们老家的风俗习惯。
记得小时候,刚刚进入腊月,父亲总要早早的和豆腐铺的老板打一声招呼,预定一个日子,因为每到新年湾子里几乎家家都要做豆腐,如果不预定的话,必然误了大好的时辰,况且那个时候一年到头难得吃上一块豆腐,到了新年,无论家里多么困难,这豆腐还是少不了做的。
等到我家快要做豆腐的前两天,父亲便早早的把家里贮存的豆子拿出来,择去那些残留的豆角和长了虫子的豆子,还有里面遗下的石子,然后放在木桶里浸泡一天一夜,直到豆子完全泡涨为止。
一大清早,父亲便把我喊了起来,于是,他自己便挑了盛豆子的木桶,我和一个哥哥便一人挑上一担茅草柴,早早的来到豆腐店里站位子。
这做豆腐先要把浸泡过的豆子磨碎,那个时候没有机械,全是手工制作,推的是石磨,磨豆子的活儿也得自个来,豆腐店的老板只管做,不管磨。其实这磨豆子的活儿也挺简单,就是要力气,父亲和哥哥胸前架上一根木杠子,就在原地打圈圈,我呢,则不间断地给石磨上面加豆子和往石磨之上吊着的陶罐里面加水。
父亲推累了的时候,我也替父亲推过一段时间,其实只是作一个副手罢了,但推了一段时间,就有些头昏目眩了,父亲看到我那种吃力的样子,便皱了皱眉头,马上又接过这推磨的活儿。
两个钟头之后,豆子便变成了两大桶碎末了,做豆腐的师傅于是便把碎末倒进一个半圆形的过滤布中,过滤布的四角分别绑在两根交叉的木棒之上。于是哥哥握紧木棒的两头,不停地摇晃,那过滤布里面的豆汁便像泉水般往布下的大缸里流去,一直到两大桶的碎末摇完为止。
满缸过滤之后的豆子的原汁,被做豆腐的师傅一瓢瓢舀进一个小型的木桶里,然后又倒进锅里,这样反复了几次,缸里的豆子原汁便全部舀到锅里。
父亲说:“快去烧火!”我于是不停地往灶里加柴,不一会儿,锅上面便已经热气腾腾了。
师傅于是叮嘱说:“火不要太旺,稍微加点柴就可以了!”他说完之后,便拿起两根稍长的木棍子,把锅里浮着的一层油质的东西挑了起来晾在锅上面的绳子上,那便是豆油。
最后,师傅让我停了灶里的火,他于是把锅里煮熟的豆汁一瓢瓢舀到缸里,加上卤水,盖上盖子。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师傅于是揭开缸上的盖子,我看见缸里仍然还冒着热气,豆汁已经变成一整块的黏糊状。每到这个时候,父亲总是要从中舀出一两碗,让我们先尝尝,父亲说:“这豆腐脑很好喝的,有营养!”
我一骨碌喝了一大碗,果然脆嫩润口,香香甜甜的味儿,这恐怕是我最喜欢的副食了。
之后,师傅便把黏糊状的豆腐脑一瓢瓢舀起,倒入一个四方形的木制模子里,模子下面垫有一大块滤布,师傅于是翻转滤布,把豆腐脑反压,上面盖上木板,再压上石头,下面石槽里的水便不停地往下滴。
到了下午,模子里的豆腐终于成型了,师傅于是便一手拿着一把长形的木条,一手拿着把长方形的刀子,取下模子,在整块的豆腐上面交叉地划了几刀,那整块的豆腐于是就变成了几十块,师傅笑着说:“好了,可以捡了!”
父亲于是把一块块的豆腐捡到盛水的木桶之中,完了之后,父亲付了师傅的工钱,便悠悠闪闪地挑着那盛满豆腐的木桶回家了。
当然,每次做豆腐之时,也少不了做上几十张千张。
回到家里,父亲于是把豆腐和千张各分成两份,一份浸泡在凉水里,一份放在簸箕之中晾干,到了豆腐晒得有些僵硬之时,便切成更小的块状,上面撒些盐和辣椒粉,用来做腐乳。
那晒干的千张,我是最喜欢吃的,总是在父母外出之时,偷偷地拎下一小块放在嘴里咀嚼着,那淡淡的豆腐的香味,给人的感觉真的很美!
【432824湖北省大悟县黄站镇中学刘继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