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央视谬说了“九日”
央视四套之《远方的家•长城内外》节目多文化韵味,颇可入目,昨晚挑台又遇见它,正在雁门关。然后进到代州,上了“边靖楼”。
边靖楼亦名谯楼,俗名鼓楼,位于代州古城中央。明洪武七年(1374年)建,后多重修。楼南面第三层挂着两块巨匾,一为雍正十一年(1733年),雁平兵备道唐豫诚立的横匾,上写“声闻四达”四个大字,一为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知州陈鼎雯立的匾,上写“雁门第一楼”五个大字。楼北面第三层挂雍正十一年(1733年)知州杨弘志立的高三米长八米的巨匾,上写“威镇三关”四个大字。楼南第一层还挂有“晋北形胜”四个大字。边靖楼雄阔高古,巍然峙立,比山海关边靖楼高15米,比嘉峪关城楼高17米,是古代瞭望敌人、击鼓联络、指挥作战的重要军事设施。当代长城专家罗哲文教授誉为“万里长城第一楼”,并为之题匾。
边靖楼南有石碑,一碑上镌诗《九日讌集》,是钦差提督雁门等关兼巡抚山西地方右付者御史杨宗气所作。导行者应该是地方的文化闻人吧,一路为央视记者讲解,间说其诗题,竟说是某个月的九日,巡抚写了这首诗,记者唯唯。谬矣!九日。
九日,在古代专指农历的九月九日,即重阳这一天。古代有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登高望远,插茱萸避邪,尤为文人所喜,登高怀古怀乡怀亲怀友,唐宋以旋尤盛,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众多诗人都有九日诗作,有的不止一篇,唐代著名诗人杜牧李商隐,现代国学大师马一浮都有名作。其中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流传最广,“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九日》在夔州写道:“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而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最为后人推崇。苏东坡的《九日次韵王巩》因广有影响而留下了“明日黄花”一语。
这里的九日讌集,就是杨宗气等人在九月九日登边靖楼,即登高集会并宴饮,(山门上挂有陈鼎雯题的“共登青云”四个字牌匾)宴会后赋诗以识。原诗为:
高楼逞望海天宽,九日登临亦壮观。
尘敛青山传虏靖,年丰紫塞听民欢。
绕歌迭奏三秋凯,杰阁常擎一柱安。
报主不妨双鬓改,时人莫拟浪弹冠。
古代北方有“代州鼓楼应州塔,正定府的大菩萨”之说,可见边靖楼影响之大。边靖楼为历代诗人词家、文人雅士所珍视,登楼咏诗抒怀者甚多,明代诗人冯明期有诗叹曰:“莽莽来寒色,苍苍落野柯。白云罞勾注,秋色满滹沱。此日登临壮,百年感慨多。边隅四战地,锁钥近如何?”周弘伦曾登楼作诗:“天涯作客独登楼,长笛谁歌出塞愁。勾注远从云外落,滹沱近向槛前流。白狼汉壁人千古,紫塞秦城土一抔。正是逐臣堪洒泪,凉风五月易成秋”。清朝焦茹敏有谯楼远眺咏:“谯楼远眺绮晴空,登眺冷然欲御风。四面云山开锦幛,一川秋水走长虹。雁归紫塞黄沙外,人逐南辕北辙中。日暮凭栏无限意,落霞飞映远天红”。 1947年秋,叶剑英登临边靖楼赋诗一首:“威镇三关壮代州,声闻四达雁门楼。欲穷千里登临眺,紫塞滹沱固卧牛。”
边靖楼为代州古城最高建筑物,北望雁门,南眺滹沱,是古代戍边将士重要的巡敌瞭望、擂鼓聚将、指挥作战的场所。战争风烟已经远去,边靖楼上预警的烽火鼓声也已经成
为遥远的记忆。
惟愿古代的文明文化别再远去。
2015/12/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