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4389|回复: 5

重阳“秋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30 08: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张店:黄丰年               
                   重阳“秋高”
    每年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这时秋高气爽,菊花盛开,红叶如火。人们都高兴地采摘果实,收获庄稼;或外出旅游,登高赏景,倾听鸟语,吮吸花香。老人此时心情也都格外愉快;后辈对老人希冀健康长寿,步步登高。因之九九重阳节,亦称为“登高节”。
为了全社会都来尊重老人,关心老人,希望他们健康长寿,颐享天年,政府也把重阳节立为“老年节”。
    就在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观红叶,收获果实,播种小麦之际,我市南部山区,尤其是博山乡下,有一个很重要的民风习俗,就是在这一天家家“糗糕”。这种糕不但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地域文化,寓意为“家家登高”“年年登高”希冀老人身体更加康健,家庭更加幸福,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升高。
    因之在这一天家家户户很早就起来糗糕,太阳冉冉升起,空气凉爽,村里漂浮着缕缕炊烟,弥漫着诱人的甜美香味。糕糗熟了,每家每户相互赠送,竞相品尝,彼此评价。吃着甜甜的,粘粘的糗糕,心里像盛开的菊花,很是高兴,期盼以后的日子就像那山上“层林尽染”的红叶,红红火火,幸福安康。
    糕者品种繁多,市场上江南的大米糕,陕西的枣糕,韩国的粘糕,还有我们本地晶莹透亮的糯米糕等,可谓屡见不鲜,也都品尝过。但大多人真没见过,甚至更没吃过这重阳节的糗糕。
    这里的糗糕,是一种令人垂涎的美食,又是一种传统习俗。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城市化的影响,虽然没有原先那样的普遍,但时下南部山区还是有不少人家传承了这一美食,延续了这一文化习俗。
    它是以黍米,或者谷中的粘米,(又称黄米)为主要食材,加之杂粮等辅料做成。
    重阳节这一天一早将米淘洗好,在锅里放好适当的水,先加入红小豆、蚕豆、绿豆之类的小杂粮,急火煮沸。然后将淘好的米放入,再急火煮沸,这时米的粘度逐渐呈现。要反复轻轻地搅拌,火也要成文火。此时要加上大枣、地瓜或南瓜,一块慢慢的文火煮。一个时辰之后糕就又粘又稠,这时可加上白糖或红糖增加甜味。若感到还不够理想,再适当加点糖精。如此反复的搅拌,慢火温煮。一则不能糊锅;二则把黍米的粘性充分地释放出来。待到稠得用筷子能够夹起,感到粘香甜醇就成了。这时就可将火熄灭,敞开锅,让糕再慢慢地糗上个把小时,就可美美地享用了。
    这时每家把粘粘的,甜甜的香喷喷的“糗糕”盛进盆里,舀进碗里,邻居百家,亲戚朋友相互馈赠,交流品尝,盼望今后的日子都像糕这样甜美。各家各户吃着又香又甜的糗糕,看到老人吃得津津有味及孩子狼吞虎咽的样子全家高兴极了。吮吸着那金黄玉米,红红高梁的生香味,欣赏着那屋檐下金黄的菊花,宅旁院内柿树上的红灯笼,还有远处那朝霞般的红叶,感到非常幸福,非常惬意,感到这就是咱老百姓期盼甜美的日子。
九月九,家家糗,久而久之成了南部山区一种习俗,也诞生了粘香甜醇的舌尖美食与文化“秋高”。

        2014年9月28日
黄丰年:山东 淄博职业学院教师。 爱好文学写作,喜欢散文、纪实文学、诗歌创作。在多家报刊媒体发表作品二百七十余篇。专著《金牛山大观》、《绿洲沃土》、《雪落无声》、《金牛山大观》增修版(与丁恩昌先生合作)《五谷杂粮》参编多部文史书籍。

图片;
      通讯地址:淄博职业学院张店佳和园生活区  
      世纪路北首阳光花园西佳和园
邮编:25000   电话:13573334901   2538831922   邮箱huangfnzo@163.com

发表于 2014-9-30 08: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重阳里闻见博山的糗糕香了,这样的小吃都应该好好传承,也该归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类的。问好丁老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30 13:5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淄川这一带和博山的风俗差不多,九月九也是做糗糕吃的,味道好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9-30 14:0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发掘这一美食,让它成为节日的文化载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30 21: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甜甜的糕,想起九月九,飘出一缕乡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