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花开花谢 于 2015-6-24 11:39 编辑
端午,艾草香 临淄 孙志平 街上又飘艾草香,端午近了。
我的家乡坐落在鲁中山地,不管是村东的山坡,还是村西瘦薄的田边地头,艾草都是最常见的野草。每次上坡,小路两边除了恼人的拉拉蔓,最繁盛的就是艾草了。虽然任人践踏,任牛羊啃食,却依旧鼓足了劲地疯长。打眼望去,郁郁葱葱,在风中欢快地跳跃,舞出满目生机。
每年端午前一个月,母亲会亲手缝制香包,里面填满陈年艾叶。用大红丝线串起,挂在孩子胸前。母亲说放艾叶是为了辟邪。辟邪,对小孩子来讲,是多么遥远的事情。在母亲的佑护下,我们从来不知道何为邪气?直到那一天,母亲到湾里洗衣服时晕倒在青石板上,被好心的乡亲抬回家。家里只有爷爷跟我们几个孩子,爷爷一边央告送母亲回来的人去喊医生,一边急得在地上转圈。猛然他双手一拍,到外面取来干艾草绳放在母亲床前点着。艾草的烟气慢慢在屋里蒸腾,我们无限焦灼里,母亲忽然睁开了眼睛。等医生来到,她已经站了起来,像往常一样活动。这或许就是邪气作祟吧?所谓的邪气,偏偏怕了这普普通通的艾草。后来知道,艾草除了辟邪之外,它的医疗作用古来有之,《孟子》中就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记载。
山村里几乎家家都藏有陈年的艾草绳。像母亲那样子用来来驱邪的毕竟是少数,大家主要用来驱蚊。夏天蚊子肆虐时,天一擦黑,乡邻们便在门前点上一小段草绳。随着袅娜升起的轻烟,整个山村都笼罩在艾草淡淡的香味里。如同聊斋故事里鬼怪之于神仙点化的咒符一般,蚊子惧怕这散发着清幽香气的艾草烟味,慌不迭地四处躲藏。
大量采集艾草始于每年端午节前。每一个从田里归来的老乡,手中总少不了一把艾草。节前一两天,母亲上坡时也会带回连根的艾草,以备节日那天用。找根草绳轻轻一拢,将艾草放置水盆中,轻轻的香气便在小屋里飘散开来,与这香气一起氤氲着的还有姐妹们对端午节日的深深企盼。
伴着金黄的麦浪,端午姗姗走来。天还未亮母亲已经起床,将艾草伴着桃枝插遍门前窗下。“五月五,是端阳,插艾叶,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山里人家家户户都会用艾叶煮一锅蛋,鸡蛋、鸭蛋、鹅蛋,大大小小,挨挨挤挤。出锅时,艾香扑鼻,原先红色与白色的蛋壳变得绿微微的,印满小孩儿手掌样的花纹。母亲招呼我们用煮过艾草的水洗脸,有清心明目的作用。洗完脸后,便开始了一年一度的撞鸡蛋盛宴,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响遍整个山村。
山村里没有粽子,不知道屈原,没有见过龙船,但因了这散发着艾草香气的鸡蛋,端午成了孩子心中最隆重的节日。
三十几年的光阴转瞬而逝,艾草的香气年年氤氲在心中。
作者简介: 孙志平,临淄齐都花园小学教师。生性淡然,喜欢与孩子在一起,做安宁纯净的人;繁忙之中喜欢阅读,于喧嚣的世事中寻一片宁静纯美的天空;喜欢写随笔,提倡文为情生,于生活的罅隙里沉静地堆砌,让心灵与文字一起绽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