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274|回复: 7

萝卜灯(修改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17 16:5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木 于 2015-6-17 19:04 编辑

《怀念一头牛》

从我记事起,一直到十几岁。村里就一头牛,整个生产大队就一头牛。这是上世纪五十年代。

这头牛,是联成大叔入合作社时带进来的,当时打价四块钱。全村的穷乡亲们200多口子人,就这么一头牛。这是生产队里重要资产,也是重要的生产力,显得很金贵。队里专门腾出一间屋给它住,还专门指派一名社员来照料它。在春耕,夏耕,秋耕时才拉出来使役一下。平时排不上用场,基本是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闲时派一名社员把牛赶到山上去放养,晚上归圈时再喂点草料,一年大部分时间闲在那里。

以后这成了队里的一个累赘。随着牛的年龄增长,耕地的活路干不动了,还得出人出功夫照顾它,得不偿失。队长费尽心思,也没有想出个好办法来处理它。当时法律不允许杀牛,无可奈何,就这么干号着。一直等到文化大革命年代,老牛从陡峭的山坡上滚下摔死了,才了了队长的一桩心愿。

老牛的死,当时惊动了公社革委会,还专门派人下来调查。证明它确实已经死去,才开个死亡证明,队长拿着证明书,再到公社畜牧站注销户口,这才完事。

这头牛,浑身黑色,只是四蹄子部位是白色的,红眼圈,红嘴唇,个头不高。和大黄牛比起来,显得小巧玲珑。至死没有嫁人,因为牛男稀缺。它有那个心思,条件也不允许啊!后来为了发展生产,队里又养了几头牛,也有公牛,但黑牛已经过了更年期,进入老年社会了,没有心思谈情说爱了,人家也不和它谈。所以一辈子没有留下个后,我倒替它觉得有些遗憾。

说起老黑牛,我还和它有段不解之缘。文革期间,在家休学,年龄小,不能干重活,队长就给派一些轻快活干。这头牛本来是由成聚大爷爷喂养,一年大爷爷手上长疮病重,队长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来替他做。其实很容易,白天把牛赶到山上去,任牛由缰,让它在山坡上自由吃草,只是看住了别糟蹋了庄稼。放牛的同时,我就浏览山景。无聊时才看白云飘过头顶,看蓝天上的苍鹰在山间盘旋。想心事时才会哼哼几句山歌,累了就躺在石板上,听鸟唱歌,看溪水欢跳,观风吹草动。当太阳落山时,把它赶回牛圈交给父亲,父亲再给它喂上一些草料,这一天的任务才算完成。这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

老黑牛经过了旧社会,新中国成立后的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几个阶段。它和我的乡亲一样,见证了一段历史。

《萝卜灯》

小时候过年,娘都做一些萝卜灯,摆在供桌,窗台,炕头,锅台和灯龛里,把屋里屋外打扮的灯火通明。还真有点过年的热乎劲和喜庆模样。

那时的偏远山区,是没有电灯的。所以我们的祖辈就想出了个土办法,来给新年增加一点年味儿。点什么灯,与穷富也有关系。我们从电影里看到,有钱人家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但也分得出富的不同。一般的小家碧玉,点得是棉纸糊成的灯笼,再在周遭贴上红纸,上面写上福禄等字眼,以图个吉利。这种灯笼是竹制的。大富人家那可就有讲究了,灯架最少是木头制成,外面刷上一层枣红色的老漆,古色古香。再富者有的则是用红木做成。我们那个偏僻地方,就是有钱人家,也不舍得这么破费。穷人有穷人的活法,穷人有穷人的讲究。所以过年时,家家都做萝卜灯,来点亮这的简陋的院落,却也另有一番情趣。

大年三十,一上黑,娘就把灯盏里添满豆油,把灯点亮。萝卜灯的做法,是把青萝卜切成一截一截的,把里边的瓤抠空,但不能抠穿,娘叫它灯碗,是碗的模样。再用棉花搓成一根捻子,我们叫灯芯子,放在灯盏的中央。然后倒上豆油。这样,萝卜灯就做成了。灯火很小,娘叫火苗。火苗呈橘黄色,远处看去,周围还有一层灯晕,颜色比灯火要淡一些。火苗不时的跳动着,就像一个小女孩跳舞一样,煞是好看。

在灯芯和火苗的结合部,还不时冒出一些豆粒,或者高粱米大小的灯花来。娘看着灯花,嘴里还念叨甚么。我就凑前去,娘就指给我看,说:“收豆子呢!,收秫秫呢(高粱)!”一会谷粒大的灯花出现了,娘就又说“收谷子呢!”
这是一种期盼,一种希望。我却是信以为真的。

《 牧归图》

天刚上抹黑,从远处飘来一块乌云,也带来几点雨星,这是六月天。有句俗语:六月天孩儿面,说变就变。我看到大爷(大伯)披着蓑衣,嘴里吆喝着羊群下山,是急急忙忙的。羊群像是流水,从鹁鸽岭流淌下来,又流到了羊群的港湾里去。

晴朗的秋天,东山岭的余晖未尽。大爷赶着羊群,从红叶林走过,树枝在秋风中摇晃着脑袋,红叶像流星雨飘落。羊群像是一片云彩,从山上飘到山下。大爷胳肢窝夹着一根把棍,嘴里吆喝着,甚至骂着,把羊赶回羊圈。

夜幕降临,白雪撒满山坡,一群羊撒着欢,从西岭走下,像是回朝的步兵阵容。大爷披着蓑衣,嘴里吆喝着,像是了一位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得胜归来。然后,回到那间西屋里,大娘已经在火炉台上温好了烧酒。大爷拿个马札坐下,酒盅里还冒着热气,飘着酒香。大爷闭起眼睛,端着酒盅享受着。喝上几盅后,大爷就依坐在炕沿歇息一会。

春天的傍晚。天上飘着雨丝,大爷披着蓑衣,赶着羊群从河边走来。青草地里已经开了些小花,羊们漫步在里边,悠然自得。小雀们站在槐树枝上,唧唧喳喳。从小河水里飘下几朵桃花,打着转远去了。大爷吆喝着羊群归来,脸上洋溢着春天般的笑容。

这是我从记忆里拾起的几幅大爷牧归图。大爷已去了几十年了,他放牧归来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大爷放了一辈子羊,这几幅牧归图,虽然浪漫,却是表象。大爷的辛苦,他自己最清楚。在这些图画里,蓑衣里边裹着的是一个瘦弱的身体。在夕阳下,在上黑影的傍晚,大爷脸上的皱纹和花白的胡须,变得模糊了起来。他的辛苦,幸福,忧虑,希冀,却是明明白白的画在脸上的。

这使我想起了宋代李迪的一幅《风雨牧归图》来,是一幅风俗画。细雨斜风,山朦胧,树枝摇动。一个小儿放牛归来,他趴骑在宽阔的牛背上,呼喊着牛儿快快归去。充满了童趣。大爷放牧归来的情景,却是一幅山村野夫放牧归来的风情画。
《喝喜酒》

记得八岁那年,第一次喝酒,是喜酒。人说喜酒不醉人,那是假话。第一次知道了酒的味道,也尝到了第一次醉酒的滋味。

本村田家娶媳妇,本来应该是爹爹的任务。但爹爹是个厨师,村里请酒办喜事,都邀请爹爹帮忙,这次也不例外。

爹爹和娘就商量着让我代办,这是我第一次当家庭外派大使,而且还是个代办。使我诚惶诚恐。在家排行我是老一,这个,使我知道了将来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任务。

赴宴之前,娘给我梳了头;洗了脸,还搓了一些雪花膏,一股香气;换了一身干净衣服,经过了一番梳洗打扮,人模狗样。

坐席,一般八个人一桌,一轮八个菜,分两轮上齐,这叫八八席地。我们这一桌都是小毛孩,我年龄最小,但辈分不小,办事的把我安排在上席的位置,就是脸对着门的位置。我也当仁不让,毫不客气的坐了上去。

当菜过五味,酒过三巡之时,新郎敬酒,那时新娘是不允许出新房的,叫坐床,所以也就没有新娘敬酒之说。新郎论辈分,他应该叫我叔,所以磕过头后,首先给我敬酒。他大叔长大叔短的,竟说些吉利过年话。办事的也在一旁帮腔,说是喜酒不醉人,一共敬了四杯。我当时的感觉是,一杯辣肠辣肚,二杯想拉想吐,三杯腾云驾雾,四杯什么不顾。四杯酒下肚后,喝得又急,开始还记得娘的教导,用嘴舔一舔。但一杯下去以后,什么话都已经从耳朵眼里跑掉了,谁撑得住这么热心的劝啊!喝了一杯,还有二杯,说是喜酒要成双成对,那么咱就喝了吧!喝了二杯,还有第三杯等着,理由是连升三级,一级探花,二级榜眼,三级状元。好,那么第三杯咱也干了,收了您这番吉言,将来而后,咱也升升级,今年一年级,明年二年级。四杯四红四喜,具体什么内容咱也不懂,不就是喝酒吗。头一仰,杯底朝天。

到底怎么回得家来,我是记不得了。听娘说,我回家后一宿没醒,吓了娘一大跳。

后来体会到,酒是个好东西,不可不用,但不可多用。不喝不喝又喝了,回家老婆又说了。确实是伤感情的事。



《家有一窝鸡》

娘养着五只鸡,一只公的,四只母的,它们组成了一个家庭。它们是一夫多妻制,也没见着哪只会吃醋,一块过得相安无事。

鸡们住得很是简陋,在靠屋檐下的墙根,父亲给它们用石头垒了一间小屋。和故乡的石头屋有许多相似之处,低矮,潮湿,简陋。鸡的一家子也不嫌贫爱富,生活的挺自在。它们在一起睡觉,大概也做爱吧?

每天清晨公鸡就准时报晓,娘就起来推磨倒碾,摊煎饼,做粘粥。爹爹起来挑着架筐上坡干活。我呢,就在炕上半醒不醒的打扑拉,要在炕上躺着转悠半天才起来,匆匆吃点饭,就背着书包上学去了。

四个母鸡平均每天下三枚蛋,一家人的油盐酱醋钱就有了保障。鸡腚眼子是银行,这话是不假的。所以娘对它们的生活照顾得很好,就和喂养小孩那样,关怀备至。听着母鸡叫就赶快到鸡窝里去掏鸡蛋,鸡蛋还是热乎的。我曾经替娘干过这活,所以深有体会。

鸡蛋平时是舍不得吃的,逢年过节也可能有幸吃上一次。或者我生病了,娘就给我煮个鸡蛋,以表示关怀。记得我从家院的高墙上,不小心摔了下来,娘就给煮了两个鸡蛋给我吃。有了这种生活体验,我曾经有意从墙上跳下去,以换取娘的同情心,换取一两个鸡蛋以解馋。我知道娘是没有单独吃过鸡蛋的。

我曾经看到娘,蹲在大集头上,用手巾裹着鸡蛋等人来买。北风呼呼刮着,娘的眼睛被吹得直流泪。我一看到这情景,心里就打激灵。所以,从那以后,一般来说平常日子,我是不吃鸡蛋的了。

说起鸡,还有一个笑话。我的一个本家大哥,小时候很调皮。大人正在干活,他往往在大人的屁股后边捣乱,真是气笑都不是。一次,本家大爷爷把大哥叫过来,指着旁边母鸡下蛋的地方说:“你看,那窝里有个鸡蛋,你过去趴了窝里,一会就抱出小鸡来。”大哥信以为真,跑过去趴了上边,孵起了小鸡。

过了几个时辰,大哥忍不住问:“爷爷怎么还没抱出来?”大爷爷答:“别急,还不到工夫(时间)。”又过了几个时辰,大哥累了,又问:”大爷爷,鸡怎么还不出来?”大爷爷答:“你看看,小鸡的头已经出壳了。”大哥于是就撅起屁股,哼哧哼哧去找小鸡,不小心把鸡蛋压了个稀巴烂,蛋白蛋黄弄了一肚皮。大哥知道惹事了,也顾不得许多,从下蛋窝里爬起,撅着屁股逃掉了。



发表于 2015-6-17 18:02:2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什么节奏。一篇一篇发不好吗?机会还多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8:2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浪流浪去 发表于 2015-6-17 18:02
这是什么节奏。一篇一篇发不好吗?机会还多一些。

哈哈,这是从旧版挪过来的,密码也已忘记。我怕丢了。谢谢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7 18:28:28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一头牛》有显明的时代烙印,真实穿越了历史烟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17 18:34:35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你文下面有编緝二字,你打开,把文字塗黑,点上面的字号,正文三号即可,题目可用五号字,完后点保存,可试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17 18:4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劳丁 发表于 2015-6-17 18:34
老师:你文下面有编緝二字,你打开,把文字塗黑,点上面的字号,正文三号即可,题目可用五号字,完后点保存 ...

谢谢劳丁老师指点,我还不太懂编辑文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6-21 14:5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6-22 12:4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鲁中歌王 发表于 2015-6-21 14:57
http://www.wxx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095#lastpost

歌王歌王,好想好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