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丫 于 2015-5-6 16:15 编辑
母亲节的礼物 张店/小丫
这一段时间,每逢休息就背着相机往公园跑,心里有个盘算,想赶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拍几张专题照片。 照片总是不满意,照了删,再照再删,最后犹豫着剩下的几张要不要发。 女儿老早就说要为她的妈妈——我,和妈妈的妈妈,即姥娘,都准备母亲节礼物。 我也思量着今年的母亲节,该为母亲准备件什么特别的礼物呢。吃的吧,是老一套了。衣服?鞋?总觉得母亲眼光不高却挑得很,买回去也不一定让她满意,反而会心疼化的钱,再唠叨半天。首饰?母亲有就够了,多了也是摆设,虚! 又沉了两天,礼物没有眉目,转而试着问女儿:还有两天就到了,你想好送姥娘什么礼物了吗? 女儿说:我没想好送姥娘的礼物,倒想好送妈妈你的礼物了。 我满是期待的问:送我的是什么礼物呀? 女儿犹豫了一下,还是忍不住说了:我做了两个手镯,到时候,你可以任选一个。 手工做的?有点小小失望。不过这小妮子倒是知道她老妈我喜欢臭美,虽然是一件中看不中戴的礼物,想她这也是揣度费心了一番。养女如斯,有满足感!嘿嘿,成! 下午上班的时候,母亲打来电话,说自己在家包的水饺,想给我送点。我赶紧说:不吃了,不吃了,我昨在家蒸的包子,吃两顿了,不想再吃这类的。母亲嗫嚅着,后又重复些天气凉,外套别脱得太早之类的话。我听着她也没什么别的事,想了想,对她说:“后天周日,我带小妮子回去”。电话那头,母亲的语调明显地高了一些,说:“那就回来吧。班上很忙吧?我没什么事,不说了。”说完,就真的挂了电话。 一盒水饺、几页油饼、再或一份炖肉、几条煮鱼。隔三差五的,母亲就喜欢把这类吃食趁我上班的时候送到家里,有时会事后打个电话告诉一声,有时也不说。等到我下班后,开门入室,第一眼就会瞥见餐桌上码着一包又一包还温热的吃食。 母亲有糖尿病,虽是轻微的,但人很注意。平时饮食上清淡的很。或许是这样的缘故,母亲送的“美味”,越来越让我吃不习惯了,要么太淡,要么味浅。于是嘱她不要再送了,可母亲又很固执,总不肯听。想象着她和父亲都是七十多岁的人,每次骑着自行车,绕出小巷,穿过车水马龙的车站,拐过好几个大的十字路口,再爬上四楼,最后将这盒吃食放在我家餐桌上,稍坐片刻或即刻转身离开的情形,就象一部老掉牙的电影短片,每一遍的重温,都让我内心感到不安。 我说:妈,别送了,这些我平时都没少做呢。 妈说:吃两天现成的吧,等我不在了,看谁还会想着你。 母亲还特别关注的另一件事就是天气预报。稍有点风吹草动,就急忙打电话,记的带雨具啦,记的加衣服呀,从大人到孩子,逐一叮嘱。仿佛她每晚电视上看来的天气预报总是比她闺女手机上电脑上的预报要准要及时,仿佛她近中年的闺女仍旧是顽劣的不能自顾的或心智不全的孩童。而她已上初中的外孙女比同龄的孩子娇滴,受不得一顶点的风吹雨打。实事上,她的女儿只身驴行一直是全身而归,娱乐运动,虽优者寡,但涉足不可谓不全;有想法,有个性,善于生活料理,进的庙堂,下得厨房。她女儿的女儿,从小到大,感冒的次数都屈指可数,与同龄孩子相比,性格活泼外向,体质和抗打压能力都特别突出。 我说:妈,省省你的电话费,我手机上订的天气预报随时都能看到。那小小丫也没那么娇生。 母亲脸上不以为然,旁顾而言它。 遂,电话做短暂休停。而后,复如初始。 我知道,我是无法改变母亲生活中这两项最大的热衷了。 母亲老了。 除了吃和暖,母亲再难跟我说出点别的什么。我和母亲的观点、思考方式越来越相差甚远。除了吃和暖,我和母亲也再难有达成共识的方面。每次回家,母亲待在厨房里的时间比谈话的时间多。这让每次的回家,最终演变成了吃一顿,吃一顿,再吃一顿。 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一段母亲和她一位老朋友的谈话。母亲很纠结的语气轻声问她:“你说我和我闺女是不是有点属相不合?老是一谈事就容易崩,她和她爸爸在一起就差多了……我现在谈事都让我老头子出面去找她……。”我以为我的事情就应该由我自己来做决定,就像母亲以为我在卧室就是睡着了那样简单,我以为争执过后彼此的沉默就是风过云散,没想到母亲心中原来是这样的在意。 母亲老了。 母亲唠叨的时候会时不时冒出家乡的方言,那些很生僻干涩的字眼从母亲嘴里不经意的讲出,显的有几分滑稽。母亲开始为渐渐衰老的身体心生怯意。害怕自己查体指标中每一项略高的数字,邻里有人逝了,总让她心悸很久,想想那人生前戴的帽子,衣服的样式,自已在选购时都特别注意避开。母亲已经没有了任何的娱乐,母亲越来越虔心向佛,母亲坚信佛辨善恶,坚信佛化苦难,坚信佛佑亲人,坚信佛通万物……。
翻看着自己从公园里拍回来的这些照片,渐渐的,眼里蓄起了泪。 与照片上的这些老人相比,母亲,没有他们的潇洒,没有他们的自信,更没有他们开阔的天地。 母亲封闭、敏感,明明是只孱弱的母鸡,却总常常把自己错当成还能庇佑幼崽的鹰,以为什么都可以扛,以为还能再扛。 母亲的无助、孤独、忧虑,有时是我没有读懂,有时是读懂了,又逃避。 父母之于我心犹如我之于儿女心。 父母--儿女,有时我们是做不好前者, 更多的时候,我们是做不好后者。 父母--儿女,是一段路程,轻轻的,一天天,一年年,走过去,就再没有回头。
龙应台的《目送》,感动过无数的人,最难忘的仍是这句。“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微博中有人发到:不要在母亲节才想起妈妈。忙,不是借口。爱,需要陪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