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千
清明将近,又念秋千。
清明,听起来多么神清气爽风清月明的两个字。恰巧是麦苗青青桃红李白杨柳吐绿的季节,还要洒一点丝丝缕缕淅淅沥沥贵如油的小雨,真是个好节气,好节日。
在当年,我们的村庄里,每年的清明,除了扫墓,染红鸡蛋,还要扎秋千,荡秋千,比之前两项风俗,荡秋千无疑是这个时节最热闹最应景的一件事。
扎秋千扎的当然不是家家户户在庭院里的树上拴根绳子吊起来的那种,那是哄小孩儿玩的。村里人齐心协力扎的是过街的大秋千,比房顶还要高。在清明节前几日,村里的精壮劳力会不约而同地放下手头的活,凑到了一起,从这家抬出木杆,从那家找出绳索,在村庄里最宽敞的十字街口,热火朝天地刨坑埋桩,把秋千给扎起来。
于是男女老少,就纷纷聚拢来到了秋千架下,排着队等着荡秋千,等不叫等,叫抢秋千。不等前一个人从秋千上下来,后边排队的就扎成一堆一拥而上,谁的手脚快上去了,秋千就是谁的。下边的人只好眼巴巴地再等。有的孩子迷秋千,不回家吃饭,从早到晚守在秋千架旁,我们管那种秋千迷叫“秋千摽子”。
荡秋千是一个技术活。有人站着荡,有人坐着荡,有的一人荡,有的双人荡。有的人伸屈有度,姿势漂亮,能荡得很高,几乎和秋千架上面的横杆齐平,每当这时大家会不吝啬地大声叫好,秋千上的人就越荡得起劲和得意。有的人掌握不了技巧,姿势笨拙,也荡不高,就会赢得嘘声一片,只好赶紧下来给人倒位置。若有比较泼辣的妇人,敢挑战年青的小伙子,两人一起上了秋千,那就引来笑骂一片,为秋千架下观众们制造了最热烈的气氛出来。
因为是乡村生活中难得的大众娱乐,所以年年大人孩子乐此不疲。荡在秋千上的感觉,应该是一种飞翔的感觉吧,像一只鸟,展开翅膀,飞在云中飞向高处的感觉。
如我这样胆小恐高怕晕并且手脚笨拙不甚协调的人,是无福消受荡秋千的乐趣的,从来不曾与人争抢过秋千,有几次硬被人照顾一下,在众目睽睽之下笨手笨脚地站上去,不等两边送的人使上力气,便吓得哇哇大叫,急忙下来了。
站在秋千架下观望,有时也替那些飞到高处的人生出担心,怕那人万一失手掉下来会出现什么情况。事实上,村里的确有人从秋千上掉下来过。那个女人,和我的母亲同岁,她的女儿和我同岁,在我还不不会走路的时候,那年清明节,她从高高的秋千上撒手摔下来,抛下了几个月的孩子。她的女儿后来有了后妈,又过继给了另一家亲戚,在她十六岁的时候,就成了一个不良少女,在她十八岁的时候,喝了农药自杀了。我想如果没有秋千,她们母女的命运,会是另一个样子吧。但是,人们很快就忘了那人个从秋千上跌下来的女人,年年清明,秋千照样扎起来,人们照样争着抢着去荡秋千。
清明过去之后,秋千下便寂寥了。大家又各自去忙各自的活计。一场风,一场雨,只剩一架秋千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乱红飞过秋千去”,与往日的热闹喧哗相比,真是凄清啊。于是不定哪天,它就静悄悄地不见了。
清明临近,又到了该扎秋千的日子,这些年,村庄里年轻的劳力都出门打工去了,大概再不会有人竖起秋千,还原出往日清明的热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