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宋庆法 于 2021-8-24 14:46 编辑
在河之洲
临淄 宋庆法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模仿淘金者口吻的绝句,是对淘金的厌恶和无奈。同是在河边生活,为什么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苦苦挣扎?寄托了心底对宁静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给人以朴素无华的美。
扎曲、卡日曲和约古宗列曲,披着一件硕大外衣,这件外衣是上苍的赐予,冰清玉洁。她是华夏民族的储水仓,纷纷扬扬的雪花,轻轻覆盖在她的胴体上,然后用她的体温一滴滴慢慢融化,雪水读懂了用意,像长大了要远行的孩子,抱着团,打着滚儿,汇聚成一条大河,往下游冲去,不惜一切用自己的生命,使两岸百姓赖以生存。
在河之源,水文静的似个腼腆少女,没有波澜,平心静气流淌,把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当成了自己的闺房。自从经过那个叫壶口的地方,便开始演出一曲曲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都说蜿蜒游动的黄河有九十九道弯,也是一条难以驯服的猛兽。有历史记载的两千多年中,发生决口泛滥不知多少次,黄泛区饿殍遍地。“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黄河在快要完成旅途使命,往终点冲刺扑进大海怀抱时,把高青县域图画了个元宝状。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十年前发现的古代遗址,向后人讲述着姜太公被周王封到这岸边,是否让他再演绎一段“渭水垂钓”?高青这块地儿,是涝洼底子盐碱地,高青没有山,只靠这一条大河。正应了那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在高青,黄河的馈赠要数蓑衣樊。这个名字很特殊,揣度是樊姓人在此定居,以编织蓑衣维持生计,村名世代沿袭而来。多数人知道蓑衣这个东西,是从“孤舟蓑笠翁”得来的。蓑衣像衣服一样穿在身上,与头上戴的斗笠配合使用,用以遮雨雪,又能御寒。
过去,没有现代的雨衣,蓑衣是家庭必备品。今天,蓑衣因为失去了实用性,而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但村庄的名字却将这段历史传承给后人,成为最典型的“乡村记忆”,向人诉说着蓑衣樊村悠久的历史。这里三面环水,湿地面积万余亩,湖塘星罗棋布,原生态的蒲苇满地,荷叶连天,营造出一幅诗意的画面。夏日叠影,慢城湿地水渐瘦,芦荻残荷正上愁。萧瑟冬日风乍起,呱呱雁影去悠悠。
黄河岸边公园内,我伫立塔松处凭栏,松枝呈对称状伸开,缀满一束束绿油油松针,那是展开臂膊要对我拥抱吗,或是黄山的迎客松远道来此?借着抄手松枝搭起的取景框,朝脚下的河面看去,河水泛着土黄色,像用泥浆熬了一河道粥,施舍给来人品尝。远处正有一艘船顺流而驶,水鸟不失时机飞入画面,岸堤响起一阵快门声。
今天的黄河,为何威风顿失,似被驯服的一只羔羊,安静恬然,久久徘徊回望,她在留恋什么呢?跨过刘春家引黄大闸,眼前突然一亮,在黄河的背景里,有一尊俯卧的金光闪闪大牛,它静卧垂柳荫里,在一旁默默注视着宽泛河面。大理石上镌刻着两个红色草书字:安澜。
自古就有镇水兽能降服河妖的说法,实在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河堤边,码放的巨石阵整齐有序,沿河有规则排列着,形同久待战阵的勇士,在此构成铁壁铜墙,比起辟邪神兽来,这些才是让河水不敢兴妖作怪的法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