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子端午恋千年 临淄 宋庆法
金梭和银梭姊妹俩,日夜不停劳作,用千丝万缕织成一幅人间民俗画,铺在大地上的这幅画作,覆盖住《清明上河图》,画中的人儿不管是身处闹市,还是居住在乡郭里弄,这一天约定了一个习俗——包粽子、卖粽子、送粽子、吃粽子。
一枚枚从外表看起来颜值并不出彩的粽子,像一个老实巴交的乡巴佬,简简单单几片粽叶,心里面填充了别样乡村烟火味,包着一团世人皆知的秘密。时下,粽子的种类不胜枚举,到超市里去看看,透明展示柜内多得令人眼花缭乱,每一种都隐藏着独特诱人之味。挑选中意的买上几种,情不自禁解去缠绕绳结,一层层打开三折两叠的苇叶,一阵阵米香、枣香直抵鼻息,目光里出现的是一个个金镶玉般美食,让人不忍心用牙齿咬破它的洁身。
那日天刚放亮,鸟儿们还在巢穴里探头探脑,准备着即将开始的演唱会,小区里的第一声叫卖传进室内,对于这些习以为常的叫卖声,每天听来像是一个循环过程,基本上是充耳不闻。唯独我那不满两周岁的小外甥,刚刚还是眠而未醒,也许是叫卖声触发了他的某个听觉反应,立马一骨碌翻身爬起来,柔柔惺忪睡眼,伸着小手朝窗外指指,用他那还不熟练的童音,对我不住地喊:“粽粽,粽粽。”
含含糊糊的发音,我能听得出来说的是啥,这是他想吃粽子了,要我给他买。隔辈人下了指令,星星月亮够不下来,这个小小的要求并不过分,做来也是举手之劳,赶忙推开窗户,用圈起的双手充当临时喇叭,对空吆喝道:“卖-粽-子-的,过来一下,俺要买粽子。”
楼居中人,厌烦上上下下爬楼梯,买零零碎碎的东西一般足不出户,在窗外固定一条细绳,离地面半人高度拴一布包。叫卖的人几乎都已习惯了这种方式,听见有喊买的,朝楼上的窗口搜寻好目标,看楼里人打出的手势,确定要的数量后,把东西放进包里,室内的人拽着细绳三捣两捣提上来取出,再将买东西的钱放进包中松下去,由她自己取。
卖粽人大部分是中年妇女,她很熟练地做完一番动作,捻散开卷着的纸币,数一数认为数额相符,骑上电动车朝别处去,“粽子哦-粽子哦”,吆喝声继续在小区里回荡。其实是她早已录好的音,用小喇叭一遍遍重复着播放,不仔细听,还以为是她不停地扯着嗓子在喊。早先可没有这种条件,全靠喊,吆喝一天嗓子里就“冒烟”。
此时,粽子还是热乎乎的,扒开一个放在茶几上,粽香在室内萦绕。小孩子看见吃的,就有点迫不及待,低头张开小嘴啃一口,由于姿势角度没控制好,感觉有几粒粽米粘在鼻尖上,他竟然跑到镜子处,瞧着自己的样子,顽皮地朝我做个鬼脸,像那动画片里的小精灵。
人们端午吃粽子,除了满足舌尖上的感觉,也是与那个两千多年来独领风骚的屈老夫子有关呢。
在我们这儿,只要是叫卖粽子的人,不用问,几乎都是田旺村的。我尝过好多地方的粽子,认为还是地产田旺粽子最好吃,这可能是固定在味蕾上的一种特殊标记吧。
田旺村地处水流潺潺、苇叶翩翩的古画邑,人杰地灵之处,亚圣孟轲曾不无留恋地三宿于此。傍依曲曲绕绕的溡水河,河中鱼游虾戏,沿河滩涂里生长的芦苇,与别处的有其独有特点,苇叶大而长、厚而韧,闻来有一股特别的清香,是包粽子的绝佳材料。有人说,从其他地方采来的苇叶包粽子,绝对做不出正宗田旺粽子,闻来还会散发出臭臭的异味。
附近庄里的村民,用溡水河的苇叶包粽子的传统,谁也说不上已经延续了多少年,三村五院做的粽子,对外统称田旺粽子,可见巧借知名品牌能带来效应。大凡粽子,无一例外是以糯米、红枣、花生等为主料,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是一方水土特色各异,田旺粽子与别处的入口味道,舌尖上的味蕾会悄悄说出答案。
闻一多先生为了论证端午节出于何时何地,在他的《端午考》里,列举百余条古籍记载和专家考古考证说,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南方吴越民族的图腾祭,粽子是端午节拜祭神灵祖先的贡品。
这样说来,那时的凡俗黎民,能够吃到粽子,不只是要具备口福,想必没有一定的身份地位,是没有条件享用的。如今想吃田旺粽子,天天有走街串巷的叫卖声,去超市或者网上下单都可以买得到。田旺粽子不止是端午节的象征,一年四季粽香飘。
往年新朋老友相聚的时候,店家不失时机会上一份粽子让大家品尝,看到粽子,马上想到端午节,由而想到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眨眼间,下一个端午已经从远处走来,人生要走过多少个端午,路途又何其远矣。
今年的端午有点特殊,“新冠”骚扰不胜其烦,汉江水刚刚将其溺毙,新发地又在“闹鬼”。忽而有一个想法,附近的露天夜市摊不远,说白了,就是先创区的一家家企业入驻,有了大量流动人口,这是一个不可小觑的消费群体。近处人瞅到了商机,在马路边上支起一溜小吃摊位,白天遮阳伞盖是一道风景,每当夜幕关闭路灯亮起时,四面八方的人汇聚到此处消夏,吃蛤喇喝啤酒,别是一番天地。
这一天,可以约上几个好友,顺手从路边采一把艾叶,去小吃摊坐下来,想必店家是必备粽子的,来个“盘中共解青菰粽,衰甚犹簪艾一枝”,也是对这个端午的一份特殊纪念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