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玩月楼主 于 2015-2-24 14:23 编辑
元宵节的灯笼 文/冯家铭 元宵节是一个灯的节日,每每看到灯会上那些眼花缭乱的彩灯,就会想起小时候打灯笼的情景。 如果说春节是我们小孩子最盼望的节日,那么春节过后,还有一个值得期盼的节日,那就是元宵节了。盼元宵节与盼过年有所不同,过春节可以吃到好东西,穿新衣,而元宵节因为春节刚过,饺子、瓜果等已填满过肚子,解了馋虫之痒,对吃的我们已不再那么地渴望了,而是盼望着另外一种乐趣——打灯笼。 那时,村里还未安装农业用电,照明一年到头都是用煤油灯,春节时可以花上块数钱,买来几封蜡烛,屋里也会变得明亮许多。家乡有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灯笼大多是自家制作的。制作灯笼,我不担心,我们兄弟有坚实的后盾——母亲的支持。母亲可是制作灯笼的高手。 元宵节前几天,母亲就拿出秋天准备下的梃秆子(家乡的一种说法),就是高粱棵顶着穗子的那一部分秸秆,细长、光滑,很适合做灯笼骨架、鸟笼、蒸馒头的篦子、锅盖子等,把梃秆子上的灰尘拂去,截成长长短短的小棒,再准备些细竹枝作为连接骨架的接头,提前买来的毛头纸、彩纸、糨糊等材料。开始制作灯笼了,母亲先选出四根等长的梃秆子做灯笼的立柱,再用稍微短一些的连接起四根立柱,连接时要离开立柱两段一些距离,便于灯笼竖直安放,形成一个竖立的长方体,不过上下两底是正方形。用更短一些的梃秆子,做两个小正方形,连接在上下两底的中间,形成回字形,这样灯笼的骨架就做成了。取一块长方形的小木板,长度比小正方形的对角线距离稍长一些。用铁丝弯成一个窄长的“U”字形,“U”字形的长度要高出灯笼的高度,倒着将“U”形铁丝两端插在小木板两端,“U”形的底部拴上细绳,从灯笼底部的两个小正方形中间穿过,绳的末端系在一根细长的木棍上,这样就可以用木棍提着灯笼了。 接下来,就是糊灯笼。将毛头纸裁成宽度比灯笼高度短一些的长条,糊在灯笼的外侧一周。毛头纸白色,能透光。那时,也只有这种纸,是最好的材料,不像现在有透明的塑料纸。最后,就剩装饰了,这也是糊灯笼技术最为关键和出彩的环节。那些红的、黄的、绿的、粉红的纸在母亲的巧手下,三剪两剪,一只美丽的蝴蝶就栩栩如生地出现了;再左剪右剪,一朵盛开的花儿开放了;又上剪下剪,一个奔走的小人跑来了。母亲还会剪象征祈福的蝙蝠、威武的老虎、吉祥的山羊等很多小动物。把这些美丽的剪纸画贴在灯壁上,灯笼就不是单调的白色了,再用彩纸细条将四面框起,一架透着古朴和民俗气息的彩灯就做成了。 到了元宵节晚上,我们兄弟就在灯笼里点上蜡烛,打着到街上去玩。村里其他的孩子也会在晚饭后,提上自己的灯笼一起到街上玩儿。黑黑的街巷里很快便飘满了萤火虫般的灯笼,有的三五成群,有的还是一个人,正准备汇入群中。此时,我们常在一起玩的伙伴,会玩起抓小偷、打鬼子、点烟花、放鞭炮等快乐的事。乡村的夜晚,美丽的除了那些闪烁在空中的星星,就是我们的灯笼了。这时的街巷也会成为孩子们的乐园,欢笑声、喊叫声、鞭炮声把乡村吵得无一刻安宁,加上烟花的五彩缤纷,也把夜色渲染得更加美丽而充满生机。有时,我们还会比一比谁的灯笼漂亮,我们兄弟的灯笼常常成为羡慕的对象。除了这些纸糊的灯笼,还有一种玻璃罩灯笼,比我们兄弟的灯笼明亮,但缺乏美丽的图案色彩,所以我们是不屑一顾的。我既高兴又骄傲,因为我有一位心灵手巧的母亲,我有美丽的灯笼陪伴。 转眼许多年过去了,村里也早已安装了电灯照明,煤油灯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元宵节打灯笼的习俗,逐渐地淡去。 时至今日,恐怕再也没有人糊灯笼、打灯笼了吧。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大型的灯会,规模宏大,气势磅礴,色彩绚丽,但缺少了小时候打灯笼时的那种氛围,那种心情和那般渴望了。乡村的纸灯笼,度过了它的一段美好的往事,连同乡村的过去,一起走进了历史,走进了记忆深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