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劳丁 于 2015-2-23 19:55 编辑
为于中老师《语海漫航》作序
2014年3月,黄河出版社要出版于中老师的《语海漫航》,他托王道诚先生找我为书作序,我听后大吃一惊。于中老师是1964年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高才生,汉语言文字专家,虽未谋面,但拜读过他多部著作,久仰大名,十分尊崇,找我作序好似是在开天大玩笶。我说可找个领导或名家操笔,道诚说于老师是个作学问的人,他说找领导写几句过年话赞美一番不是不可,但对读者不利,这是夲工具书,还是实实在在的序言好,他看了2008年12月24日《大众日报》创刊70周年约你写的《帮我的诗歌插上音乐的翅膀》纪念文章,印象很深,又读了你相关文史作品,决定找你写序。前天于中老师又委托高绍水先生送我一本题字”知足知不足,与恩昌共勉” 的《语海漫航》。
《 语海漫航》序 丁恩昌
语海漫航寄情怀, 咬文嚼字扫雾霾, 呕心呖血凝新篇, 教坛文苑添神彩。 乍一看到于中《语海漫航》这部书名,以为只是语文教师和学生的用书,但仔细阅读之后,才发现它对于我们许多人都具有指导意义。不论哪行哪业,没有相当的语文功底,工作是难以干好的。在我们现实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语言文字方面的错误是不乏其例的。 于中老师196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就职于淄博市职教中心。长期致力于汉语语音学、文字学和地方方言、民俗的研究。曾在《淄博晚报》开辟过三个栏目:《 方言与普通话》、《淄博民俗》、《语海漫航》发文近百篇。出版有《怎样正确使用汉字》、《淄博乡音乡俗》、《小学低年级写字教学》等。 一些语言学专家认为,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国人的汉语能力弱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网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语言的传承。我们经常看到报刊上、荧屏上出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语言错误;读写中的错误现象十分普遍,这明显地暴露出社会整体素质(包括语文知识水平)的低下,不仅损害了有关部门的自身形象,而且污染了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个从事汉语专业的语文工作者,有义务、有责任为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而奋起斗争。个人之力十分微小,杯水车薪,如果人人都能参加到这一伟大工程中来,社会成效就会是巨大的,全民族的语文素质就会提高一大步。 某法院一位法官,把常用的司法术语“二人相互厮打起来”省去了“互相”二字,别的法官不理解,问他为什么?这位法官是于中老师电大班的学生。他说:“这是我们于老师讲的,‘厮’就是‘互相’的意思,再加‘互相’就重复了。咱们以前都犯了‘夫妻老婆店(丈夫、妻子、老婆店)式’的错误。”非常严肃的司法文书出现这样的错误,实在是不应该的。还有些官员和分不清公历哪些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也会影响到对某些问题的处理。 人们常将今年是农历癸(guǐ)巳年,读成了kuí巳年。淄博的“博”左边是“十字旁,不少人却写成了竖心旁,让外地收件人遍查字典也找不到这个字。有的企业甚至把自己的单位和品牌名称都写错了,等等。在社会上,特别是在青少年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语法、修辞方面的错误在工作中也不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搞活,本地人与外地人打交道越来越多了。有些外地客人可能在闲谈中问一些题外话。例如,难读、难写的“淄”是什么意思,某区、县,某村镇名字是怎么来的之类,主人能准确回答出来的恐怕不会太多。该书就给你解了不少这样的难题。 《语海漫航》这部书主要是针对初、高中学生、中小学教师和从事文字工作的人员而写的。它能帮助人们纠正一些易错的字、词、句,获取不少语文方面的知识。例如,不少人把自己写的只有四句或六句的七言诗,冠以“七律”二字,让人笑掉大牙(看一下本书第五部分你就知道错在哪里了)。 我认为《语海漫航》这部书不仅是一本学生的课外书,教学、做学问者的参考书,也是社会各界人士的良师益友。如果你没有时间来阅读的话,利用茶余饭后的零碎时间来翻一翻,也必定会开卷有益,阖书有思。不但自己受益,还可以将此书传之子孙,它极具有收藏价值。 做学问和做生意一样,都是靠一点一点地积累。于老师的书,涉及到语言、历史、文字的诸多方面,不但范围广,而且有一定深度,可见他做学问是下了多大的功夫。没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和毅力,是不可能有如此成就的。 从本书中可以看出,作者关于总结,为学生、为中小学教师解决难题,给人们学习汉语、使用汉语以及讲授语言提供了多种方法,充实了教育学的内容。教育学关于教学方法讲得比较笼统、抽象、本书作者的几篇文章却能从众多的听课和自身的体验中将教学方法归纳得十分具体、细致,这里许多教师容易忽略的。 于老师的多数文章篇幅简短,语言简练。对问题说得透彻,切中要害。使读者既能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一位语文教师在老年刊物《金夕阳》上评论说:“于老师的‘知识文章’,语言贴切,朴实生动,每个知识点,‘其然’与‘所以然’,来龙与云脉,行云流水,娓娓道来,读后给人一种满足感,一种收获感。” 做生意的目的,在于为社会调剂余缺,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教学、办报、搞科研等的目的,在于向世人传播知识和信息,提高人们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二者殊途同归,都是在服务于社会。而教好学,使人们学好语文,是基础,是前提。传播知识的人更应受到大家的尊重。像于老师这样在耄耋之年,仍孜孜不倦地做学问,把一生积累的知识汇集成册,不是把它留给家人后代,而是为了传诸世人,让它作为中学生的知识读物,给从事教学和搞研究的青年以指导,给社会各界人士以参考。纠正人们读错音、写错字、说错话等毛病,为提高全民的文化素养尽力。这是一种多么可贵的精神啊!
(丁恩昌:国家一级编剧、淄博市首批拔尖人才,市音协名誉主席、出版诗集《人生方程》、《丁恩昌歌词选》等。《大雁追赶春天》、《小老鼠找朋友》等选入院校教材及课本使用至今。《梦想天上种庄稼》等三次获中宣部奖励,五次立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