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冷月清辉 于 2015-1-13 09:21 编辑
2010年4月11日(听莫言老师讲座) 应该是真的喜欢文字,所以喜欢与文字有关的人与事。著名作家莫言老师来淄博讲座,主题是《从学习蒲松龄谈起》,我也欣欣然,乐陶陶地去了。他很谦虚,开篇就说,大伙在这么好的季节不去踏青却来听我说话令我很感动。一场讲座就像是拉家常,亲切,和谐。 做人做到极处便是常人。最让人喜欢的话便是家常话。
莫言老师不拽。他不觉得文学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业。他说如果能用木头做成像样的家具都是比文学有意义的事儿。莫言老师讲自己的写作心得,毫不保留写作的秘密,令人感动。
印象最深的一句是,道德观念模糊一些,价值观念朦胧一点,就是不要那么泾渭分明。这令我很意外。他说读书其实就是读自己。一本好书,不同时代的人,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爱好的人都能从中读出自己喜欢的东西。小说不能说教,作家要隐藏自己的观点。
一直以来,摆弄点小文字的时候,都是拿手术刀一样的清醒,把人生解剖开让人看,血淋淋的骨头和肉。要不就板起面孔,智者一样的说教。你是谁啊?救世主?还真不是。生活里一凡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
朋友告诉我,说写作的状态最好是一种亚陶醉状态。哈,看这名字——亚陶醉状态,想想都觉得写作是一件幸福的事儿。
听讲座感受那种氛围,拓宽视野。有这样的机会真是很难得。觉得自己满幸运的。
2014年5月17日(与青春诗意情怀的重逢——聆听著名诗人汪国真讲座) 五月十七日,去淄博理工大学艺术中心听著名诗人汪国真的讲座。
因为讲座的地址与最初知道的有些变动,理工大学校园又大,颇费了些周折。那么多的学子,你问,他们皆说不知。不禁想,汪国真的诗集,还有人爱着吗?
到了讲座的大礼堂,一楼已经坐满了人。我们只好到二楼就坐。参加的有年轻人,中年人,还有满头白发的老人。原来,汪国真的诗一直住在人们的心里。
豆蔻年华时。汪国真的诗被工工整整地一小首一小首地抄下来,随身携带,有时课间读,有时夜晚灯下读。他的诗像一盏明灯,指引着迷茫的青春前行。
如今,我对文学不甚执着,对于讲座也是方便了去,不方便就不去。那么,这一场讲座,冥冥之中岂不是早有安排,让我与曾经的青春重逢?
聆听汪国真对生活的感悟,诗歌创作的过程。他毫不隐藏地说,容易流传的诗歌三大特点:一,通俗易懂。二,能引起共鸣。三,耐品味,就是可以常读常新。
现在写诗歌的人很多,能够让人记住的却很少。我感觉不容易流传的诗也有三个特点,一是隐晦难懂。二是低迷悲伤。三,繁杂芜乱。
有人递纸条问汪国真失意时是怎样的?他说《热爱生命》就是在他人生不怎么顺时写下的诗歌。
热爱生命
作者:汪国真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他在《旅程》中写到“你若有一个不屈的灵魂\脚下,就会有一片坚实的土地”。失意是人生的一部分;黑夜是时间的一部分;痛苦与悲伤是情绪的一部分。我们难以避免。经历这些是一种必然。但经历时,一个孤独寂寞的人,多么希望有一盏灯照亮自己,有一个声音抚慰自己,有一只火炉温暖自己。有一只号子激励自己。而汪国真的诗歌里有这一切。他的诗歌就是这样支撑着自己,激励着自己;感动着读者,也激励着读者。共鸣就在这里。 汪国真的情诗也写的睿智。被年轻人称谓指导爱情的葵花宝典。
写作不是一种生活与情绪原汁原味的摘录,而是扑捉,提炼,升华。像书法,把好看的放大。
感谢讲座的主办方,也感谢汪国真老师,更感谢命运的冥冥安排与馈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