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4020|回复: 3

我的老家之70年代生活印象(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5 12: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
        村里的果园,是我们村唯一的副业,果园共有三处,东林、南岭和北山。东林里梨树最多,南岭上桃树最多,北山上苹果树多。每年三月,东林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南岭是看来遍是桃花水。北山上四月份苹果开花,白色的花朵一串串开满枝头,也漂亮的很。

       夏天桃子成熟了,管理果园的人摘了一车篓一车篓的桃子在村里叫卖:“来换甜桃来!”,“来换甜桃来!”。这吆喝声很让我激动,征得妈妈允许后,我会立即从家里端出一瓢地瓜干,跑去换桃。卖桃人先称称瓜干,一斤瓜干换二斤或是三斤桃,是根据桃子的大小品质来决定的。那大红的血桃,又酸又甜,是大姐最爱吃的。脆生生的青桃是我最喜欢吃的。
       秋天,梨子和苹果下来的时候,拿瓜干换来以后,我们都不会接着就吃。我和二哥、大姐各人拿了梨或苹果埋在盛麦子的大缸里,先捂上几天,再拿出来吃,果子就熟透了。特别是梨,绵软可口,入口即化,味道好极了。
       那时候,瓜果桃李很少有人拿钱直接购买,都是拿瓜干换。瓜干能换许多东西,我们去东山换粉条,去西屋换白酒。有一回,西屋没有白酒了,我跟人挎着一提篮瓜干去刘庄子换了2斤白酒,装在两个葡萄糖瓶子里。其貌不扬的地瓜干就像流通的人民币,无所不能。其实还有其它一些东西也是这种物物交换的。比如,拿黄豆换豆腐,一斤黄豆换二斤豆腐;拿小麦换“皱果子”(像散子),这个忘记怎么换了,我觉得应该是二斤小麦换一斤皱果子吧。
       北山上又大又好的苹果都是卖到外面的,经过严格筛选,一个个用草纸包好,装筐。卖到哪里我就不知道了。每天会有好多小识字班从我家门口经过去北山上包苹果。我特别羡慕她们。那时的我还是个小丫,个子很小,上学座前排,在老师的眼皮底下,不敢搞一点小动作,跑操站队在最末尾,老是跟不上趟。感觉我当小丫很多年。我7岁时妈妈36岁,从我记得妈妈开始,就觉得妈妈就是这个样子,感觉妈妈也36岁了很多年。很多人在我看来,一直都是老样子,没看出年轻也没见变老。我觉得一年顶好几年,时间是那么漫长,童年是那么漫长。那时我的愿望就是长成一个大识字班,梳两条又长又粗的大辫子,也穿流行的大褂子、高吊裤,也去北山包苹果。
                                                                                                                  五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是村里人最忙碌的季节。
       秋天,要收获的庄稼很多。地瓜、玉米、花生、高粱、谷子。地瓜种的最多,说到底,秋忙主要是晒地瓜干子。 生产队里几乎天天下午分地瓜,一分就是一大堆,分的最多的就是一次分了360斤。看着这么一大堆地瓜,我们全家都愁的不行,因为无论在东山、西山还是南山,分的地瓜都要搬运到北岭上,在那里晾晒。360斤光靠肩挑是很费事的,路途又远。只好借车子找人帮忙往北岭上推。车子就是独轮木头车子,并不是那么好借的。只有在生产队里的主要劳动力才配有,要等人家先用完了,才轮到我家用。360斤地瓜装满整整两大车篓,上面还要用地瓜秧子加高挡住。有一次在化岭上分,是庆玲老师帮我家推回来的。分到家的地瓜,如果天好就连夜铡出来,等第二天晾晒。每次铡地瓜之前,妈妈都会先望望天空,看看会不会下雨,看看刮啥风,但又往往看不出什么名堂,所以妈妈都会问问路过的社员:“他大叔你看这天有雨不,敢铡吗?”,“没雨,刮北风,云彩也不厚” 大叔看看天若无其事的说。 这样妈妈就放心大胆的开始铡地瓜了。
       天好的时候,北岭南岭、东岭、西岭到处是白花花的地干子摆成各种形状。四天就能晒干收拾了。我很喜欢拾地干子,两只手一块拾,很快就能拾完一大片。有时候,夜里突然下起雨来,家家都打着灯笼去摸。这时候坡里到处是灯笼,大人孩子都去抢收。灯光点点,人声鼎沸,好不热闹。有时候,老天爷也跟我们开玩笑,正急三火四的抢收的时候,一抬头,突然发现云开雾散,天晴了。
       因为要交公粮,生产队也要集体晒一些瓜干。集体晒瓜干的时候,差不多都是要出工的。早晨妇女队长就站在俺家东面的胡同口朝俺家大声的吆喝:“三婶子,三婶子,上东山去晒地干子”。三四十岁的妈妈们在生产队里统称“夫机会”,上学以后才知道“夫机会”就是“妇救会”。夫机会主要负责摆地干子,妈妈平时锄地、刨地、割麦子都不大在行,唯独摆地干子,特别快,两手一齐扒拉,不一会,一大片地干子就摆完了。队长不止一次的夸妈妈:“你看人家,小个不大,干活就是利索,一个顶仨”。在生产队里,夫机会们干的活一般是比较轻松的,就是在场院里摘果子,涮麦秸之类的。刨果子的时候,妇女队长就喊俺妈:“三奶奶、三奶奶,上场里摘果子”——换妇女队长了,之前的妇女队长出嫁了。妈妈的辈分大,所以平时听到的不是三婶子就是三奶奶。
       其实,在生产队里,集体干活是挺热闹的。两个人锄一沟地瓜,左边的锄右边,右边的锄左边。不耽误说话,边干边聊。队长觉得累了的时候,就招呼大家坐到地头上休息一会。男人们摸出烟袋抽烟,识字班们就拿出针线活做针线。有夫机会在场的时候,气氛就更热闹了,她们肆无忌惮的玩笑声能传出很远。
       秋天这个季节对我们小孩子来说也是很好玩的。我们一凑就是一大帮子,拿个镢头,背个筐,去刚刚收完地瓜或是花生的地里,拦花生 、拦地瓜。在新整好的准备种小麦的地里翻跟头、打滚,玩的不亦乐乎。新翻好的地,又平整又轩乎,象一张巨大的席梦思床。有一次,我们正在小沟子东边靠近草垫子村的一块地里玩耍,突然看见从东南边的田埂上走来几个草垫子村的孩子。不知谁就对着他们喊了一句:“商家沟草垫子,驴屎头子押院子”。就这一句,迅速点燃起了战火。你来我往,足足骂了一下午,直到日落西山,才挎着篮子回家了。现在想起来就觉得好笑,这到底是在骂谁啊,要搞搞清楚。
                                                 六
       那时候,村里的主要信息就是家里的小广播喇叭和墙上的标语。墙上的标语就像现在的广告,到处到是,尤其是靠近大路边的屋后墙上,一般是用刷子写的大字:“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 ;“大干快上,多快好省”;“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为人民”;“为人民服务”等等。季节性的标语:“人民公社一定要把小麦种好!”,一般是用彩色的纸写好贴上去的。
       村里的其他的一些消息、通知大都是通过于鹏的大喇叭传播的。于鹏住在南岭上的桃园里。一间坐北朝南的小屋子,背对着整个村子。喊话用的大喇叭就放在他的小屋后,下通知时随手拿起大喇叭,居高临下的对着前面一吆喝,声音就覆盖了整个村子的角角落落:明天在机子房开“春梅会”!明天在机子房开“春梅会”!是春梅会还是村民会,我一直也没搞清楚。“春梅会”一般是在刚过年开春的时候,大概也许就是春梅会吧。开会时,在会场的高处按两个大扩音喇叭,会台的桌子上按个麦克。以确保会场里的每个人都能听到会议内容。男人们从家里提个小板凳轻轻松松进会场了。女人们总是忙碌的,耳朵听着,手也不能闲着,有的挎来一篮子地干子在掰,有的就拿一袋玉米棒子在剥。识字班们就绣鞋垫。台上台下热火朝天。
       公社里来放电影的时候,于鹏有时也会吆喝一下:今晚上在河沿边上放电影!今晚上在河沿边上放电影!其实,这根本是多此一举,因为电影放映之前的几天,很多小孩子也有大人已经跟随放映队在管庄和柳防沟看过了。柳防沟放完了就是我们村,这是铁定的顺序。电影是我们精神娱乐的大餐,方圆七八里的村子放电影,都会翻山越岭的去看。记得第一次放映《三打白骨精》,这是个当时很轰动的片子,周围很多村里的人会来看,放映场所特地改在场地宽阔的南岭。村里万人空巷,南岭上人山人海。
       平时一般的放映都是在河沿边上,电影开演前,老支书是照例要讲话的,最后的两句照例是:“节目很精彩,内容很丰富,请大家好好看。”
       那是的生活也许是清贫的,但是我们觉得很幸福。小伙伴们总能找到乐趣,玩出新花样。春天才长出的杨柳树枝,用小刀割下一段,然后用手一拧,树皮就脱落下一个管,把其中的一头用小刀把外面的一层粗皮剔除,一个小哨子就做好了。河东沿的同学们有时一片树叶都能放在嘴里吹出美妙的声音。夏天摸“节流龟”,秋天逮蚂蚱,用狗尾巴草串起来,拿回家用油一炸,那是我们舌点上的美味。
       我们的童年是“放养”的,充满野性的。孩子爱玩的天性发挥的淋漓尽致,清贫的生活磨练了我们的意志,造就了我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故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早在童年的记忆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象。


发表于 2016-11-25 12:28: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素材都很鲜活、生动,可以化整为小,然后在积小成大,而且你的文笔很见功力,写长写短均没有问题,因为文章长了,报纸限于篇幅,无法采用。期待你的佳作早日见报。问好老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12:3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樵夫 发表于 2016-11-25 12:28
这些素材都很鲜活、生动,可以化整为小,然后在积小成大,而且你的文笔很见功力,写长写短均没有问题,因为 ...

谢谢老乡老师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5 14:2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凤菊友的回忆生动活泼,仿佛回到童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