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家乡――崖下村
我的故乡崖下村地处莱城区西南4公里,高庄街道办事处西3公里处。东邻东汶南村,南邻尧王村,西邻西汶南村,北靠汶河,莱新高速公路从村北经过,鄂牛公路从村南通过,交通非常方便。人口400人,耕地面积220亩。
据史料记载,我村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由韩、亓、田三姓迁此建村,其中韩,亓两姓为村里大姓。因村北东北、村东有土崖头,形成半圈椅形状,南西为平地至南河崖西河崖,故名崖下村。
明朝末年至清朝年间,崖下村隶属崖下保;抗日战争初期为汶南区;1941年莱芜县划为三个县时,隶属新甫县汶南区;1945年3月,崖下隶属三区;1955年10月崖下村隶属汶南区;1956年与西汶南合村并社至1981年。1958年撤区建人民公社,崖下村属高庄人民公社,1960年改划为矿山人民公社;2000年底,崖下村属高庄街道办事处。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优越的自然环境,使村子极少遭受自然灾害。东北崖头,阻挡了飓风的袭击,北西南部平原,全为水浇地,土质肥沃。生活殷实。祖祖辈辈在此繁衍生息。
村北约一华里,是莱芜八大景之一,大汶河,汶河水平日清澈见底,河滩植被茂盛,河岸杨枊成荫,树粗两人才能合抱过来。在南河岸外侧,有一大湾,长约七八十米,肚大头尾尖,尾部西出口与汶河相连,北面芦苇相连,水深处近两米,水深成蓝,里面有大鱼鳖。水从四岸渗出,夏日特凉,当汶河水发烫时,湾中冰进饥骨。这个湾我们叫大淹子。夏天,人们在这游泳,是孩子的天堂。
在村西头,有一大湾,叫西湾,这里是村里雨水集贮地,夏日,绿萍履盖,湾里长满荷花,荷香四溢,那时没有什么感觉,现在应是一景点。冬天,湾里结冰,如明镜一般。这里成了孩子的运动场,滑冰,打陀螺。谁家找孩子,准在这里。
因水源条件好,又有种蔬菜的习惯,大量种植苤蓝、生姜和土豆。特别是苤蓝,投资少、易管理、价格稳定,一年可种两季。据说,崖下村苤蓝菜是本村村民亓官瑞由泰安引进,从此在崖下村年年种植。
近年来,随着年轻人的进城,村里留守老人成了主体。但方便的交通,如同城中城郊一样感觉。公交十几分一班,抬脚半小时进城。早起进城吃块莱芜豆腐(莱芜名吃),回家不误干活。
现在村里村风纯扑,大家和谐共处。互帮互助,像个大家庭。
我的童年青年在这度过。
我热爱我魂牵梦绕的故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