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3642|回复: 2

“好官可用”刘大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29 19: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清代济南府新城县县令中,云南籍人刘大绅是其中极具贤德之干吏,也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诗人。
    《清史稿》载:“刘大绅,字寄庵,云南宁州(今华宁县宁州镇)人。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进士,四十八年(1783年),授山东新城知县。连三岁旱,大绅力赈之”。其就任新城知县时,正值新城连续三年大旱,饥民遍地,民不聊生。刘大绅悯恤民艰,昼夜操劳,带领新城民众,殚精竭虑抗旱救灾,同心同德发展生产。他深入民众,奔走远近,与百姓同饮野沟之水,共曝炎炎烈日,披星戴月并肩抗灾。旱情严重的时候,他带头捐出自己的俸禄买米施粥,救活了许多饥民,深受新城百姓的爱戴。因其捐米抚恤,躬亲劳瘁,新城民免流亡,四境宁谧。“邑有流亡愧俸钱”,刘大绅以此作为自己为父母官之铭言。民国《重修新城县志》载:“刘大绅……廉慈公正,爱民如子,民亦爱之如父母……公之为治,凡有利于己者一无为,有利于人者无一不为也”。遇有灾荒之年,大绅具呈上报,请得上面同意,开仓放粮赈灾。其时,县衙具册,灾民领赈,大绅监赈,粮米悉数发放于饥饿之百姓,做到了“官不染指,吏无余润”。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刘大绅调任山东曹县,新城县百姓数千人堵塞道路,肯请大绅继续留任。正遇钦差大臣等朝廷大员途径新城,准民所愿,遂得以留任一段时间。是年秋离开新城赴曹县任时,新城士民感其恩德,为之绘有《遗爱图》二十幅,生动传神地绘出了他的诸多感人事迹之情景。新城张希平在《桓台遗爱图叙》中写道:“明府治邑三年,德洽而民和,岁频不登,民有饥者不以为弗饱也,有寒者不以为弗温也”,(新城士绅民众)“闻公留则喜,欲去则戚”……“前乎此无有是也”。真是前无古人啊。及至到了曹县,其旱灾比之新城更为严重。据《清史稿》载:“大绅方务与休息,河督檄修赵王河决堤,集夫万馀人,以工代赈,两月竣事,无疾病逃亡者。”刘县令正苦思何以抗旱救灾,以求得与民休息之办法,河督令征调当地万余民工修缮赵王河堤,遂成以工代赈之美事,使公(水利工程)私(妥善解决民工吃饭问题)得以兼而顾之。两个月顺利竣工,没有患病或逃亡之人。接着河督又令收缴修河稭料三百万斤,大绅以时值秋收之故请求暂缓,却遭到河督大人的严厉斥责,将予以治罪,大绅请求宽限十日。曹县百姓听说,争先恐后运送交纳稭料,未到十天便交足了三百万之数。某日,刘县令到民间查访,听到民众议论当前卖粮行情不好而田赋交纳日期已近的说法,大绅对他们说,等到粮食卖得好价钱再交田赋也不迟啊。此话传到上司那里,上司责怪他擅自缓征田赋,派得力官员代征。曹县百姓怕失去刘知县这样一位好官,又是争先恐后地交纳田赋,等到代征的官员到达之时,全县的田赋已交纳完毕。《清史稿》又载:“大吏因责徵累年逋,久倘不足,终以代者受事。民益恐,昼夜输将,不数日得三万馀两。初,大绅以忤上官意,自劾求去,民环署泣留,相率走诉大吏。適大吏有事泰山,路见而谕止之,不得去。至是密自申请,民知之,已无及,乃得引疾归”……清嘉庆进士、山东潍县人刘鸿翱之先君与大绅称相契,尝问公施何德于民,而民情如是?刘县令笑而不答(刘鸿翱:《刘青天传》)。
      乾隆五十八年,刘大绅补文登知县。正值新城修城,朝廷大员遵照新城县士绅民众所请,命大绅负责督工。逾年得以顺利竣工,但大吏“寻以曹县旧狱被议,罢职遣戍”。构织罪名陷大绅,将其削籍戍边。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新城、曹县两县百姓自发捐款赎之,方以得脱。嘉庆五年,有大臣以刘大绅操守廉洁、德才兼备、深受百姓爱戴推荐他,补为山东朝城(即今聊城莘县)知县。期间朝城水患,刘县令据实呈报,却受到了上司的责难,百姓感恩大绅,虽然田赋没有得到减免,却也没有怨言。民众食不果腹之时,大绅一如在新城县时,下令开仓放赈,得到了朝城百姓的拥护。刘县令看不惯官场之污浊,以病为由欲辞官归隐田园,却被调任青州府海防同知,嘉庆八年(1803年)擢为武定府(治所在今惠民县)同知。《清史稿》载:“捕蝗查赈,并著劳勚”。职武定府时,遇有蝗灾,大绅亲率吏民到田间捕杀蝗虫,又遇黄河水灾,大绅奉命查灾赈济,鞠躬尽瘁,造福百姓,有巡抚代嘉庆帝朱批“好官可用”四字。前不久,云南玉溪两位记者到华宁县高茶寨村探访刘氏祠堂时,在刘大绅的二十代孙家中,见到了传闻中的“好官可用”匾额。匾额红底金字,其右刻“嘉庆八年五月二十日奉”,左刻“山东武定府同知臣刘大绅恭纪”,中刻“好官可用”四字,四字中间写有“朱批”两字。
      嘉庆十年(1805年),大绅以母老终养归。回到宁州后,他在城西五里许的青龙潭西自建茅屋居住,取名“潭西草堂”,自号“潭西老人”。据资料记载,嘉庆十八年至二十五年(1813–1820年),云贵总督柏麟聘请大绅担任昆明五华书院的山长,自此其致力于教育事业,为国为民培养栋梁之才,滇中一些著名学者、文化名人,很多出自其门下。他的学生中戴炯孙、杨国翰、池生春、李于阳、戴淳五人世称“五华五子”,《五华五子诗抄》即由大绅选订并为之作序。
      早年任新城知县时,刘大绅淡素俭约,廉洁奉公,恪尽职守,衣食住行如同寒士。地头田间,街头巷尾,村头学舍,或谈古论今,或谈诗论画,或诚求民隐,或访问疾苦,到处都能见到刘知县劳碌不倦的身影。其律己笃行,造福民生,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对百姓拳拳一片赤诚之心,对文道端庄读书之人以礼相待,对古代贤哲至为推崇,给新城士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地民间至今流传着他的事迹。新城人张象津在《寄庵诗钞序》中评价其“行巳敬恕,而居官廉慈,是其情性然也”。据志书记载,乾隆年间,新城知县刘大绅,得知“(县)治东南,花(山)、铁(山)两山间有前贤万章(孟轲弟子)墓,岁久荒圮,单骑往返百余里,访得其处,为封土立石(碑)。”大绅与新城士人交往甚笃,咨询治道,择其善者而从之。当年,他以“务修德行,勿以记诵词章诡取功名”劝诫新城诸生,以经史诗文相教授,强调以经史为本,以古代贤哲为榜样,文道统一,学以致用,使学风大变。其被“罢职遣戍”之时,新城士民皆竭尽全力捐资以赎,张象津就曾因此债台高筑,以至于未能按时偿还而避之津门。
      刘大绅是清嘉庆、道光时期的著名诗人,其诗主要以陶为宗,真挚朴实,亦能博采众长,“出入于储、孟、韦、柳”诸家。大绅尝有言曰:“诗之有大家也,盖合一世之诗人以为言,且合千古之诗人以为言也。”他的诗歌主张不“为技”而“为道”。如果只“为技”,其诗仅仅“研声病,究格律,探风气,窥好尚,以取悦人耳目”而已。他一贯主张“终不得以技而废乎道”,此“诗之本也”。观其诗作,“有古来诸家之长”,“有为而作,有托而寄,直抒胸臆,不假装饰”。比如《午后行田闵》诗:“河水东流不复回,老夫彻夜自悲哀。日长莫枕锄头睡,门外催租吏早来。”农人疾苦,田赋之重,跃然而出纸上。再如其《孤山》诗:“远忆孤山上,无人有明月。荒林绝虎迹,晚饭饱鱼羹。醉数雁千点,卧闻钟一声。邀游及此日,秋水片帆轻。”田园风光,山林野趣,归隐之状,惟妙惟肖。刘大绅著有《寄庵文抄》、《寄庵诗抄》等,其在世时共选刻二千五百余首。其文章在《清史稿》中选有《哑孝子传》。其中,《寄庵诗抄》由新城名士张象津于嘉庆八年为之作序。
      大绅卒后,祀名宦祠。




发表于 2016-9-30 08:39: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好官让人赞叹。也都是现在人学习的榜样,祝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 16:56:06 | 显示全部楼层
辽阔之海 发表于 2016-9-30 08:39
这样的好官让人赞叹。也都是现在人学习的榜样,祝福

感谢版主关注,以古观今,百姓期盼好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