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衔笔墨入茅舍 ——一个教师的心灵独白 薛 燕 我曾有幸陆续参加过几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但至今令我记忆犹新还是第六届全国民间读书会,一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年会,感觉新奇;二则这次会议在淄博举办,认识了许多著名的作家、学者。时间虽短促,但我收获颇丰。 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作家、专家学者及读书人、爱好书客云集齐鲁故地,欢聚一堂,畅谈读书之乐,交流阅读心得,并参观了清代文化名人赵执信、蒲松龄、王渔洋遗迹。 会上,我有幸认识了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李心田老师。他中等偏瘦的身材,脸色红润,精神矍铄,气定神闲,溢显大家风范。当我告诉他,我是读着《闪闪的红星》和《两个小八路》长大的,是他忠实的“粉丝”时,李老笑得很开心。当他拿到我的赠书《飞燕集》时,老人脸上更是浮现出了慈祥、赞赏的笑容,并欣然为我题字相勉:“春天的燕子穿行在柳丝里,自由畅快!”那是长辈对晚辈的殷殷厚爱!我由衷感到幸福。 每每端详我们的合影,眼前便浮现出临别时的情景:午后的阳光温暖而澄澈,犹如老人那慈善、温良的笑脸。老人亲切地拍着我的肩头,鼓励我要多读书、读好书,坚持写作,贵在恒久。如此坦诚、纯净的关怀,使我宛如沐浴在秋日的阳光下那么温煦快乐。 “好学深思,博观约取。”是南开大学来新夏教授给我的赠言。八十有六的来先生满头银发,神采奕奕,声音洪亮,性格开朗。“博观约取”也是先生的读书观。他提倡读书要沉下心来,毫无功利成分。坚持不懈读书的人,通过日积月累,一定会升华素质,改变命运,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 “文学之路漫长,好好走下去。”是写过豫剧《穆桂英挂帅》、《喝面叶》的宋词老师对我的期望。老人已是七十六岁高龄,名字浪漫,却一生坎坷,他对文学创作的执著和对读书的痴迷可谓至死不渝。 “书,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于知识分子来说,应该是每天的必修课程。读书治学,相互促进,相互依赖,不可或缺。对于一般人来说,尤其是对于年轻人,读书更意味着修身养性,睿智人生。 聆听他们的真知灼见,与他们面对面交流,再品读他们的作品,我真切感受到真诚、善意、智慧之光普照心灵,仿佛与智者同游云汉天地间,如沐春风,让人见贤思齐。 多年来,读书已成为我最大的嗜好,读书品茗,实在是人生最美好的享受。读书使我灵魂得以纯净,同时也屏蔽了生活中的烦恼和浮躁;读书扩展了我的生活空间,领略了众多各具风采的人生;读书滋润了我的思维和笔触,拓展了我为之神往的文学创作道路。书籍犹如永远榨不尽糖汁的甘蔗,我尽情咀嚼,品尝到无尽的甜蜜和芬芳;书籍是丰富的宝藏,我不懈开掘,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报偿。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多么想告诉孩子们:读书,可以让人识善恶,辩雅俗,知廉耻,自我约修德行。书籍是阳光普照的天堂,是神圣高雅的殿堂,是姹紫嫣红的花园。你们快快走进来吧! 一直就以为读书不该是少数人的事情。风雅经典应该走出象牙之塔,步下神坛,穿越时空,传承文明,播撒仁爱,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也应该是广大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对于自己本民族的文化和文明,唯有读书才是最有效的传承方式。只有经过文化沐浴,才能够步履坚定地走向文明的圣坛。 “春天的燕子穿行在柳丝里,自由畅快!”是呀,我多么想化作一只燕子,在知识的长河里,衔泥筑巢,哺育稚雏呀! “愿衔笔墨入茅舍,欲将灵犀启童顽”——这是我作为一个普通教育工作者的最纯真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