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畦韭菜绿 十里稻花香
——闲话“纳凉笔会”
市直 郑峰
自然时序中的“立秋”时节,在我们北方地区仍有“末伏”天气。而那几乎年年来临的“秋老虎”,仍会使人们有“上蒸下煮”的燥热。
在这个节点上,财经新报负责副刊的苗露先生,给我打电话,说他们特别策划了一个新的栏目:“纳凉笔会”,要我给其题写刊头,供文友雅士们少长咸集、群贤舞墨,像当年王羲之们那样,虽在酷暑之时,文笔所至,营造出兰亭那样流觞曲水、茂林修竹、清流激湍的畅叙幽静之境。此举,足以极视听之娱,又可解众人之暑倦,美文雅士、荟萃纳凉,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终创一文坛清风,岂不乐哉!
新报之约,我屡屡痛快应诺,其中也有我的一段缘情在其中。这张“新报”的前身,是我在淄川区任宣传部长时与同事们创办的我市唯一一张区县级全国刊号的报纸《淄川日报》。后来几经生死曲折,我任市委宣传部长后,与市新闻出版局的孙衍喜同志,将其刊号从省里要回,纳入淄博日报社管辖,成立了这张“新报”,这也是本报的前世今生。
“新报”副刊创办之初,苗露先生即为主编,曾几次约我为其撰稿。平时,我也比较关注此报,特别是其副刊。感到他们在网络、影视等现代媒体时兴的时候,仍然孜孜不倦地创新、改进、突破纸媒的作用和方式,维持和发展着传统媒体的尊严和生命,令人钦佩。
新报虽为经济类报刊,但副刊办得很有特色,开辟了独具特色的艺术园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培养了一批自己的作者和读者群,这是很值得称道的。希望新报副刊越办越好,成为淄博大地上一朵艺术奇葩。
简略翻阅了一下新报“纳凉”专栏,自8月15日开栏以后,迄今不过短短十几天时间,已有近五十篇作品发表,其中不乏精美之作,确实实现了编者们“哪里有凉爽地儿?愿读到‘纳凉笔会’的朋友,凉爽同时也陪伴你左右”的初衷。
盛夏纳凉,确为常人所求,而因此天地时令所激发出的美文佳句,古今灿如珠玑。南宋时期的辛弃疾,是我们老乡,济南历城人,他在那首有点名气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就很切合我们这个栏目的创意。那一派农家人欣盼丰收,夜风习习中听到一片蛙鸣,那种溢满心头的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现在,我案头正挂着一幅自书的对联:“一畦韭菜绿,十里稻花香”,不正是“纳凉笔会”创办的意境吗?
郑峰:淄博人,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山东理工大学客座教授、清华大学访问学者、淄博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
(此文发表于2016年8月30日出版的《淄博财经新报》第16版“老友周刊”头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