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遥远的菜园
桓台 成骥
记得第一次从课本中读到《桃花源记》时,文章中描述的那种世外、那种温馨、恬淡深深感染着我,但文章中的场景,却被生产队的菜园代替,且挥之不去。 沟沿上一口屋子踽独着,屋前几颗大槐树,带着眼罩的毛驴拉着水车不停的转着,园中窄窄的阡陌分隔成席地,席地里种着各式各样的时令菜,园子的边沿则是两排山药架,告诉人们,非君子莫入。园子不足五十亩地,队里大约四十多户人家,足够大了。 有时候星期天队长也安排我去园子干活,按体能,每人的工值是不一样的,整劳力每天十分,而像我这种小孩五分,或给大人打下手,或做松土、除草等简单的农活,那时集体劳动也很有趣,大家边干活边调侃着,一家人都开心,被调侃者也傻乐着。这种气氛让人感到愉悦,大家在欢快的气氛中就把农活干得仔细。 生产队分菜一律按每户的人口数,时令菜量少,就在槐荫下分,按每家的人口数,把菜一列列的排好。有时菜分不着,也会用其它菜搭配,掐的南瓜雄花,南瓜头,南瓜须以及疏果摘下的小瓜,搭配进去,很受社员欢迎。 炒个鸡蛋加上韭齑塞进南瓜花中,拖上面芡煎好,就是一道美味。 辣椒、花椒呛锅, 放入 南瓜须、南瓜头、蒜片等清炒,也是个爽口菜。能炒上点肉当然好了,但在那个年代有点奢望了。 越冬菜可是菜园的重头戏,大白菜、大头菜、绿萝卜,大葱等,而白菜是重中之重,这可是社员们在那个年代、越冬的当家菜。 白菜育好苗后,这边畦子也整好了,每个窝间距都相同,移栽前每个窝里都要捏上一捏煮熟的黄豆做肥料,这是我最喜欢干的活。移栽活苗后,着重防虫害,那时基本都用人工捉虫的。白菜叶繁后卷心,要用草绳拦腰扎起来,这样白菜心才能卷实。这样仔细的伺弄着,就为一场丰收。 分白菜的场景让人心情畅快,由于量多,就地过秤按人口分列,品质好弱分均匀,没调配完社员们是不能进场领取的,人们都眼巴巴的,脸上写着殷实…… 76年恢复高考后,我已上初中,开始了求学路,再没时间去菜园劳动。而83年的时候生产队解散! 往事如钩,现在再回头看,当年社员日子苦,只是计划经济以及政策统得太死,改革开放逐渐建立了市场经济,当年生产队若不解散、而是以实体经济或公司参与市场,多种经营,我觉得会更好。最起码农业这块能实现科学的、集约化生产,而现在一家一户的农业,确是中国农业的一块硬伤! 以后回村发现菜园地也被工厂占用。但那曾经的满园的碧绿、毛驴拉着转个不停的水车……一幅幅远去但亲切的画面却时常在我脑海中浮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