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诗与格律
——欣赏古诗都必须究其平仄吗?今人写诗一定要符合格律吗?
从这里开始。
做个假设,还是先不说屈原了.......如果不符合格律就不算是好诗的话,那么陶渊明肯定不是个好诗人,是的,因为他不懂格律。如果陶渊明不算好诗人的话,那么接下来的事情将会很恐怖。汗一个,因为我想稍微懂汉语的人就会知道陶潜在中国诗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要想在这个标准之上去选“诗人”实在太难,贾岛、孟郊之类可以不提了,杜牧、李商隐之类勉强及格,孟浩然、王维、白居易.....算了,还是把李白也加上吧,都只能算半个“诗人”,因为都写了那么多古体诗,制造那么多“拗句”,实在是令人羞愧的事情。居然还写的那么有名,更是不该,尤其是白居易,写的《长恨歌》都是“拗句”不说,还让后人误解为千古绝唱,真该砍了!
这么三算两不算就剩杜甫了,可是杜甫这个人呢,却有点不争气,你说他写了那么多格律诗,该守护住格律的“神坛”才对,却非要说初唐四杰的诗“不废江河万古流”,倒真是不长进。
我也不长进,所以才会经常说“好诗不在于守没有守格律”,误导了个别朋友,惭愧。话说前日看到有人说古风也是一定要注意格律的,我直接惭愧到无地自容。
对现在的“诗者”来讲,《古诗十九首》之类的东西已经可以烧了。哦,不对,是唐代以前敢说自己写的是诗的人都应该受到批判。
只为交流!
——————写在前面的前面
当然,以上多少有些玩笑的成分。
从古、今体诗开始说起吧。不明白具体什么是古体诗,什么是今体诗,可以查资料,当然也可以搜百度。
然后声明一点,不管古体诗还是今体诗,我个人喜欢好诗。
我们在这里谈到的古体诗(也就是古风)的说法,始于唐代,是为区别于格律诗而存在的,因此范围相当宽泛,起源亦非常久远,那时候还没有“古体诗”这个名字,却并非是因为不具备格律而不能歌唱的,也许有人不知道这里“风”就有“歌”的意思,具体怎么唱,作为几千年后的后辈我
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一点是,这样歌唱起来不会像近体诗那般精致,却绝对质朴醇厚,风味十足!甚至过了几千年我还能想到遥远的绿衣女子站在高高的土坡上唱“思君令人老,轩车来何迟”的样子。我认为“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样的句子虽然比不上现代某些大侠的雅作,却算不上什么“哼哼唧唧”,也勉强拿的出手了。
我个人很喜欢古体诗,古体诗中的句子往往比较质朴、洗练。素淡的语言乍看平凡却常常有着浓厚的感染力,就像西门吹雪的剑一样,往往在不经意间毫不费力地吻上你的脖子,让人来不及回味,便已无言。
顺便说一下这也是喜欢李白诗的原因——意境高远而不冷僻。后人大可学习杜甫的浑厚工整,但是太白,千古一人。
格律从来都不是诗的属性。
古体诗发展了几个朝代,到唐人手中的时候已经成熟,加上又拥有良好的人文基础、社会基础、群众基础,在总结并吸取前人的宝贵艺术经验之后,自信的唐人已经有足够的能力为千年的歌唱加上节拍,于是成就了格律诗。
不可否认唐人的格律诗是一个颠峰,但那是建立在唐人的诗格不格律都是颠峰的基础上,遗憾的是现代多数人对唐诗的见解永远停留在了“颠峰”的表面。“颠峰”这个词代表了一种高度,同时也代表了诗体形式的完善。但这种完善是不完美的,追求格律所带来的圆熟之弊在其发展后期已经显现,这还是其一。其二作为一种工法,它使得诗体从形式上更加雅致,也就不可避免地削弱了诗的原生态。改造,必须建立在破坏天然的基础上,这是两难。
盛唐的诗人在这一点上很冷静,因此凡名家大多兼古、今体之长。而格律在他们手中只是一种工具,是的,工具,我这么说也许失之精准却绝不过分,而且这种工具他们用得很神奇,他们将诗用格律稍微一装扮,小家碧玉立刻变为了大家千金,但是他们知道小家碧玉、大家千金要各尽其美才好,所以这一工具,成熟的唐人随喜好而用。
关于现代人眼中的“神坛”,不可否认这个神坛确实存在过,在我看来,它的消逝甚至曾带给我
忧伤。神坛之上放的应该是盛唐的诗篇,但是伴随着落日城头王旗变换,神坛虽在,诗的精神却早已在清风明月中化作尘与影。即使我们现在试着去追寻,也至少明白应该追寻的是什么,不是格律,格律从来都在,而应该是我们遗落在前世的记忆!
我不是不提倡大家严守格律,如果喜欢今体诗,自然是要严守格律。我只是希望大家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坚持格律,坚持的意义在哪里。希望你是在客观理解、定位格律的基础上,坚守了自己的偏爱,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而不是跟风盲从,不知所谓,偏激到可笑的程度。更有甚者是在连格律知识的掌握都尚不健全的情况下也依然抱着不放。
况且即使要写今体诗,也要有能力去运用才好,唐人有能力随喜好而用,却不是现在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你的作品加上了格律是否依然显得游刃有余?诗意传达是否依然准确到位?如果没有,何不选择舍弃格律而使自己的文字更加圆润饱满呢?别人运用了格律是一种节拍,而在驾驭语言上没有足够的功力,节拍也会变成枷锁,那么你的自得在别人眼中很可能显得滑稽而不自知。
古体诗和今体诗只是两种诗体而已,体裁是无谓高下的,在价值的天平上他们是对等的。诗的价值不在于它选择了什么体裁。写的不好就是不好,即使带上格律,诗的品格也不会有任何提高。没有小家碧玉的资本,加上了格律自然不会变成大家千金。这时一个人需要的不是去背格律,而是学习,是的,学习。多读几首诗比总是抱着格律不放好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