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5312|回复: 11

(民族团结进步征文)留下营,一个传奇的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3 10:4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玉军 于 2016-7-23 12:01 编辑

留下营,一个传奇的故事

临淄/李玉军

          “吃吧,这是我们自家大棚里种的樱桃西红柿!”眼前这位平易近人的刘大哥对临淄作家协会采风团的一行人热情地说。拿起红玛瑙般的西红柿,我仔细端详着,良久,才放进嘴里咀嚼,我回味着,思考着。让人难以想象,我们面前的这位说临淄方言,衣着打扮与临淄农村汉子无异的刘大哥是蒙古族人。他所在的村庄是山东省唯一的蒙古村。穿越遥远的时空隧道,一头是种蔬菜大棚的刘营村人,一头是铁蹄铮铮踏遍万里河山的蒙古铁骑,多么让人难以置信!
       用刘大哥的话说,他们骨子里流淌着蒙古族的血脉,但数百年与汉族兄弟姐妹相邻而居,已经被汉化了。几百年来,他们男子也娶汉族姑娘为妻,女子也嫁给汉族小伙,与周围村庄的汉族同胞已经融合在一起。但不同的是,他们的家里供奉着他们伟大的祖先-----成吉思汗,他们有自己的节日,他们对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还心存眷恋。
       我们的车子到刘营村口的时候,随行的齐陵街道办负责同志让我们抬头看用蒙文和汉文书写的村牌,山东乃至华东地区,蒙古族村落这里是唯一的。
       我脑海里划了一个大大的问号,齐鲁大地,古都临淄,一个千余人的蒙古村落是怎样形成的呢?
       车子穿过刘营村大街,停在村委大院里。一座成吉思汗的雕像矗立在院子中央,院子东侧一座巨型的蒙古包,我们感觉到,这里一定有我们闻所未闻的传奇故事。
       我们跟随刘大哥来到一间宽敞的陈列室,这里有六百多年前的石碑,这里有他们的族谱,这里有蒙古族的兵器,这里有蒙古族的民族服饰。刘大哥娓娓而谈,从他的讲解里,我们聆听到了一个蒙古族村落成长的传奇。
       刘家营蒙古族的先世系斡罗那歹氏人。斡罗那歹氏是一个古老的蒙古部落。蒙古族在创业建国和统一中国的征战中,斡罗那歹这个强盛的部落是蒙古铁骑中的精锐部队。他们的先祖,高祖五公就是斡罗那歹人,也是一名骁勇善战的将领。1262年,元朝派强大的部队进驻山东,斡罗那歹氏族的蒙古军役随军到山东驻防,有的则被派往临淄,五公就在其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五公就是刘营村如今千余口人的星星之火。一簇生命之火,缔造了一个村庄,在民族历史的长河中增添了神奇的一笔。
       随着元朝势力的强大,为了充实驻中原各军兵力,加强后勤补给,元至元八年,每军拨赐草场7顷以饲马练兵。五公在当地娶了汉族白氏姑娘为妻,婚后夫妻恩爱,生有四子。1293年,五公因忠于职守,勤于公务,又有战功,被提升为“益都万户府镇抚”,后死于任上。
       元朝末年,各路农民起义军风起云涌,大明王朝政权最终确立。高举反元大旗的朱明王朝自然不会善待蒙古族人。居住在中原的蒙古族人大多举家北迁,退回了大漠以北。作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又重新开始了游牧生活。而五公的子孙,却在刘营村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了下来。最初的几顶蒙古包,演变成了茅草屋,后来成为一个村落。前世为蒙古名字,时为元朝中期和末期,至第五世已是明朝初年,此时留在中原的蒙古族人地位一落千丈。刘家营的蒙古族人深知,公开本民族成分,在明王朝统治的汉族地区有诸多不便,且有受歧视遭迫害之虑。此时,他们历经几代与汉族同胞生活在一起,语言及生活习俗已经基本汉化,为了生存下去,他们把元末的“留下营”,改为“刘家营”,全村蒙古族人以“留”字的谐音“刘”为姓。
        蒙古族血统的刘营村人在那些特定的历史年代为了生存下去,不被歧视,免遭祸患,显示出了他们的睿智和隐忍大度。清朝宰相刘罗锅的父亲阁老刘统勋病死京城,要回乡埋葬。从京城到诸城,临淄是必经之地,刘营村的刘姓蒙古人认为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来了,只要依附上诸城刘氏,便有了护身符。
       刘阁老的棺木在一队人马的簇拥下途径刘营村,早就准备好的刘氏蒙古族人列队相迎,刘阁老的管家问:“你们是什么人?”蒙古族刘姓族长回答:“我们是本地刘家营人,全村姓刘,与阁老是一家人,敬仰阁老,特地送阁老一程。”蒙古族刘姓的后生们在族长的吩咐下,要接替抬棺木的人,刘阁老的管家说:“抬棺木就免了,要送就送一程吧!”刘家营的族长带领族人跟随队伍一路相送。送过二十里,管家说:“谢了,回吧!”蒙古族刘氏族人继续送。送过三十里地,管家说:“请回吧,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蒙古族刘氏族人仍然往前送,送过五十里地,管家说:“同姓兄弟挚诚相送,无以为赠,两个灯笼以作留念。”蒙古族刘姓族人接过有“相府刘清爱堂”字样的两个灯笼如获至宝,与管家一行人依依惜别。这两个相府灯笼,几百年来,就成为刘营村蒙古族人的护身符,世代流传。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文化大革命时期,才被作为“四旧”付之一炬。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的民族政策象春雨,象春风,让这个蒙古族村落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文革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民族团结进步成为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的主题。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刘家营的蒙古族人再也不怕被歧视被迫害,他们通过村委,党支部,向政府上报了本民族成分。山东省政府通过调查认证,1980年正式确认刘营村部分村民的蒙古族籍,刘营村成为山东省唯一的蒙古族村。随后,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落实下来,刘营村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迅速发展。
       刘家营一路走来,沧海桑田,人间巨变,在共和国的土地上,在中国共产党“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刘家营人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与憧憬。
      走出刘家营村的蒙古族陈列室,我站在巨大的蒙古包前,感慨万千。刘家营蒙古族人的历史书页里,有心酸的过往,有苦尽甘来的今天,必定有更辉煌的明天!
       刘大哥邀请我到他的蔬菜大棚里去参观,盛情难却,我跟随他来到村外的种植基地。成片的高温蔬菜大棚蔚为壮观,这里是绿色有机蔬菜示范园,无公害蔬菜每年从这个蒙古村落运往祖国四面八方。村民们都走上了富裕的道路,家家过上了幸福生活。
       走进示范园,我被眼前的景致震撼了,一棵棵樱桃西红柿南北成行,硕果累累,绿色的大背景下,红色的成熟果实分外夺目,这场景让我想到辽阔的大草原上那红色的野花,让我的思绪仿佛骑上那纵横驰骋的骏马,在无限的时空里任意遐想,站在跟前的这位蒙古族汉子前世今生的故事,给世界多了一个传奇。
20160723



发表于 2016-7-23 10:5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李老师美文,感受蒙古村的故事。因在临淄工作,听说过有这个蒙古村落,只是无缘去探究,今日拜读李老师大作,听你讲述刘家营的故事,美文中的刘大哥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3 11:3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胜炼枉呆了十年,竟不知临淄区内还有一个蒙古族村落,拜读佳作,大长见识。问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3 11: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疯子 发表于 2016-7-23 11:34
我在胜炼枉呆了十年,竟不知临淄区内还有一个蒙古族村落,拜读佳作,大长见识。问好。

我临淄土生土长的,直到今年六月二十四日,随临淄作家协会去采风才知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3 15: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蒙古族血统的刘营村人在那些特定的历史年代为了生存下去,不被歧视,免遭祸患,显示出了他们的睿智和隐忍大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4 04: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早听说临淄的蒙古村,但其详细情况不甚了解,读此文使我对蒙古村的来龙去脉了解清楚,在脑海中又多了一个传奇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4 08: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山樵夫 发表于 2016-7-23 10:57
拜读李老师美文,感受蒙古村的故事。因在临淄工作,听说过有这个蒙古村落,只是无缘去探究,今日拜读李老师 ...

6月24日,临淄作家协会组织12名会员采风,准备写市民宗局的民族团结进步征文,我有幸被邀请参加采风活动,直到昨天才写出此文,算交了作业。谢谢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4 18: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生动的讲述,可佩的民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26 08: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玉军,此稿已收,准备月底一起上报文联。请放心。祝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12: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临淄姜健 发表于 2016-7-26 08:20
玉军,此稿已收,准备月底一起上报文联。请放心。祝好!

感谢姜健老师,获悉此文被评为一等奖,再次致谢!一并感谢所有支持关心我的文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