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文学云作家报云朵儿
注册申诉:xianchangbao@126.com云朵儿云朵儿
查看: 2240|回复: 7

【消逝的记忆征文】麦收的变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6-30 20:2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高山流云 于 2016-6-30 20:29 编辑

【消逝的记忆征文】麦收的变迁
      高青/郑书元
      看着一台台小麦联合收割机,在成熟的麦田里来回穿梭,地边上停留着拉运麦子的大车小辆,金黄的麦粒从收割机的粮仓缓缓流出来,丰收的喜悦挂在了人们的脸上,喜在了他们的心里。我曾是一位农民的儿子,种了大半辈子麦子的我有着麦收剥层皮的亲身收割身经历,见证了麦收不同时代的变迁。
      原始的人工拔麦,凝结着农民的汗水。人工拔麦子的经历我没有亲身的经历,那时还是幼年时候的我,亲眼目睹了父母他们拔麦子的辛苦一幕。那时候,人们是靠天吃饭,麦子几乎全是旱地种植,没有化肥,种地全是农家肥,土地松软。麦收时全部用人工拔,拔麦子又苦又累,烈日炎炎,人们汗水夹背,弯着腰顺着麦垄,每当手里的麦子拔满了,就甩起麦棵用脚荡去麦根上的土,收获的麦地里就像硝烟弥漫的战场。
     人们把麦子放在麦腰子上,后面有妇女和老人把麦子逐个捆好竖在田间,拔完后的麦地里,没有了随风扬起得尘土,麦地里站立的麦个子就像一行行待阵的将士,很是气势威武雄壮。我们那些孩子们虽然不能参加拔麦子,但是,还是一支为大人送水的大军。解热绿豆汤、人丹丸、十滴水是当时麦收人们的必备饮料和解热降温的保健品。我们也陪大人们喝的小肚子圆圆的,偶尔还偷吃几粒人丹丸,喝瓶十滴水,感到心里凉嗖嗖的是那样的惬意。
      割麦子的年代是拔麦子的结束,人们付出的仍旧是原始的劳作。那时我已经长大,亲身经历过用镰刀割麦子的磨砺,手上还遗留着割麦时镰刀留下的刀伤,回想起来还隐隐作痛。随着时代的发展,麦田成了水浇地,人们不再依赖农家肥,开始使用化肥了,小麦的产量也在逐年提高。自八十年代以后,麦收主要是靠人工收割,因此,镰刀成了铁匠的赚钱来源。“铁匠挣钱,伸锄打镰”就是当时流传的铁匠麦收挣钱的真实写照。
      那时,土地已经承包到户,对于麦收来说无疑是农民劳作大半年的丰收期待。因此,过麦要比过年过节还重要。人们在麦收前就把麦收用的镰把、扫帚、木锨、木杷、麦腰等准备齐全。麦场也在麦收前平整碾平。男人买顶凉帽,给家里女人买块擦汗的白毛巾也是必要的。当然,最累的还是割麦子。麦子到蜡黄期就可插镰,当地有“七分熟,八分丢的”收割谚语,争秋夺麦更是人们的信条。
      麦收时,天蒙蒙亮人们就得起床,踏着晨露,闻着麦子的醇香,来到各家的麦地里,一般是两人一架,男的在前将割下的麦子放在麦腰上,女的随后再放上割的麦子捆起来。割上一大早晨功效不小。早饭后继续割,这时,天也就热了,人们的腰也疼了,腿也酸了,镰刀也钝了,汗流口渴让人们难熬。我最怕的就是割麦子,自己的手势慢,往往要被妻子落下,还受过父亲的指责,被镰刀割破手的事时常发生。那时,父亲和孩子用牛车拉麦子,割麦子的任务几乎我和妻子两人分担,母亲在家管着翻晒小麦,整个麦收几乎没有闲着的人。麦收结束,人几乎被脱去一层皮,现在回忆起来仍旧有些恐惧。
      小型收割机割麦,结束了人们手工割麦的的历史。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麦收时小型小麦收割机出现在了麦田里,虽然割的慢,功效低,可总算结束了镰刀年代。那时村里有一台收割机方可满足当时的需求,但是得昼夜去麦地里排队挨号,轮到谁家的麦地就给谁割,为割麦吵架、斗殴的事时有发生。割下的麦子被整齐地放在麦地里,人们不急于往家运,让它干上大半天,再用车拉,人们用木杈顺麦垄将麦子装上车,省去了用麦腰手工捆的繁琐工序,大大节省了人力和物力,大大缩短了麦收的时间。同时,机械化收割小麦,免去了用镰刀收割小麦的皮肉之苦。
      现在大型小麦联合收割机已经进入麦田,现代新型收割模式将是新型产业的蓬起。我家已经多年不种地了,唯独妻子一个人的地早就包给了别人,自己种了大半辈子的地,对土地有着深深地感情。现在的麦收人们就像在梦里一般,由于大型小麦联合机的新型收割功效快,减少了过去人们繁重的麦收工序,不但缩短了整个麦收的时间,而且加快了夏种的速度。原来夏收夏种得需要两到三周的时间,现在也就三几天的时间就完成了,真是时代变了。
      曾经的麦收已成为消失的记忆了。
发表于 2016-6-30 20:3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曾经的麦收已成回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6-30 21:2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收麦子机械化后,感觉不如人工割麦子时候热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30 23: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以上两位老师的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7-1 06:4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秋不如一麦忙”,想想当年,割麦子是一年中最苦最累的农活了吧。读郑老师佳作,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06:50:1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商老师的及时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12: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敬请众位老师关注指导,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7-2 17: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恳亲希望朋友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文学云(文学现场西湖版):华语网络文学创作云

文学新生态【西湖IP大会论坛现场】网生迭代 为I而生

网络作家版权保护中心

侵权违法投诉电话:13 175 114 117

|云朵儿|Literature Cloud Forum |《云朵儿》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