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桓台作协 于 2016-3-10 07:22 编辑
我认识张广江已经十年了,虽然并不熟悉他。他是一位修理自行车的师傅,修车的地方在桓台县城兴桓路中段齐商银行北侧,曾经是我上下班的必经之处,虽然偶尔也从别处走走,但这里几乎是我那段时间每天早晨上班都要经过的地方。每天日出,就会看到他推着装满修车用具的车子来到这里,直到天黑才回家。职业原因,通常都会看到他蜷缩在那里,专心致致地修理送到这里的自行车、电动车之类。偶尔清闲的时候,便会坐在不远处墙角的阴凉或者阳光之中,脸上充满了悠哉游哉的自得。 最近一次见他,是春节假期结束以后。上班赖以交通的自行车扎带了,离单位远,没有交通工具,上下班很不方便。特别是中午,时间紧,工作纪律严,少了自行车,简直象少了一根腿。若在平时,推出去修一下就行了。虽然机关上假期结束,民间过年的节奏却仍在行进中,谁能这么早就开张营业呢。沮丧中,夫人告诉我,兴桓路人行那个角上有位修车师傅,估计他可能开张营业了。于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推着自行车往那里走。果然,从建设街拐过兴桓路口不远,就看到老张的车子出现在视野中,心中的沮丧稍稍有了一些缓解。来到车摊边的时候,早有好几位修自行车的路人等在这里。老张象往常一样蜷在那里紧张而条理地忙碌着,口中还不停地与等候在旁边的客户闲聊。很快,等候在这里的路人们便轻快地骑着车子高兴地走了。
从与修车路人的闲聊中,我大致了解了老张的基本情况。他今年56岁,生于1960年,是果里镇后埠村人。象我们这里的许多人一样,他的父祖辈当年“下”关东去了黑龙江省牡丹江一带谋生。解放后,他的父亲参加了解放军,成立空军的时候,他父亲所在单位要选拔两名战士学飞行,他的父亲有幸成为二人中的一员。老张成年后,到牡丹江市海林县林业局参加工作,成为其下属机械厂的一名机修工。但是,好境不长,这家机械厂倒闭了。1994年,他也象许多当年闯关东的后代一样,回到了老家桓台,成为新成立不久的嘉桓水泥公司的一名机修师。机修师的身份,使他熟悉车辆修理。每天从企业下班回家以后,老张便开始给人修自行车,不久又置办了一辆装载修车工具的车子,下班后就骑着装满工具的车,出现在县城的角落里。
修车成为他的职业,是2004年以后的事了。当时,企业的经营出现问题,职工的收入也受到了严重影响,老张成为众多下岗人员中的一员,原先的副业转正,修车成为他的正式职业,一干就是十多年。我问老张怎么想到把本来的副业转为职业?他说,世上工种有许多,自行车是最常用的交通工具,需要修理工。再说,自己从事机修多年,做这行得心应手,收入虽然不高,但是长趟。老张说,咱不懂大道理,做人们需要的事情是真道理。因此,十多年来他坚持定点营业,就在一个地方,用他自己的话说,在一个地方干活,时间长了,认识的人就多,回头客也多。再加上咱价格公道,服务热情,来修车的人也多,自然效益也好一些,和气生财嘛。虽然家里还有许多困难,有这份职业,咱就有盼头。
老张修车,最讲究的是信用。时间久了,来找他修车的人就多。但是,他并没有随便涨价。有次上班途中路过西苑小区的大门,车坏了,旁边就有一个修自行车的。本以为补个车胎也就块儿八毛的事,等修完了,修车师傅张口就是“三块”。我问他啥时候涨价了,他说现在都是这个价。后来从帖吧里看到有个学生去修电动车,急着上学,那师傅张口就是“三十元”。按说,做点小生意不容易,多收个块儿八角的也不算什么,超出预料的涨价还是让人心里不舒服。老张不一样,即使春节,他也不多收钱。甚至给他五元钱,他也如数找了回来。他说,尽管春节,谁没有个急的时候,咱这一行就是为人服务的,也要讲究职业道德。 老张修车有俩特点,一是技艺精。这与他多年的机修经历不无关系。试想,一个摆弄了多年大型机械的人,再来收拾自行车,那还不是张飞吃豆腐。何况一看老张就是一个认真的人。另一个就是守时。这么多年,没有谁规定他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也没有人去过问他是不是脱岗。每天早晨人们上班的时候,总会看到他装载工具的车子早就停在那里了。天气转暖的时候,修车的人们有时会围在老张的身边,一边等着修车,一边跟老张或者前来修车的人聊天。为了人们的方便,老张的工具车上总带着几个坐位。
老张是一位普通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是,从他的言行中,我想起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句。虽然老张没有说,从他身上体现出的求实精神和进取心,足以值得我们每个人沉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