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阿弥 于 2014-11-3 15:54 编辑
姐姐是老公的姐姐。1990年,我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她还不到三十岁。她是老公兄妹四个中,唯一一个没有跳出农门的人。 姐姐的婆家离我婆家有五里左右的样子。我第一次去她家的时候,她的公婆还健在,她的女儿还是个五六岁的小丫头。见到我们,姐姐的婆婆一个劲地夸姐姐心好,说姐姐待他们像待自己的爹娘一样。 那时,因为工作的关系,我们来去匆匆,与姐姐接触并不多,为数不多的见面时间,姐姐很少说话,她总是里里外外地忙活,一会帮婆婆做饭,一会去菜院给我们摘菜。我们还年轻,也不懂事,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姐姐的照顾。 我生下女儿不久,姐姐开始筹划生二胎。怀孕后,她曾在一次去地里干活的时候被狗咬了一口。她怕自己受的惊吓影响到孩子,一度想打掉他。等孩子呱呱坠地,反复观察一切正常,一家人才长舒了一口气。 接下来的十几年,我忙着工作,忙着孩子,日子仿佛眨眼间过去了。姐姐的女儿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我才恍然发觉,印象中那个小丫头早已长成亭亭玉立的淑女。那个好像几天前还在襁褓中的男孩也猛窜到了一米七多。
姐姐的女儿大学毕业后,进了市里最大的车行上班,因为专业对口,因为她的沉稳和责任心,她一路过关斩将,成了某部门的负责人。在众多的追求者中,她选择了人品好、专业强的L。送她出嫁的时候,她脸上洋溢的幸福感动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 看着姐姐的一双儿女,我心生羡慕,尤其是姐姐的儿子,他没像我家闺女一样学各种特长,也没像我家闺女一样走一段弯路。我周末回家,多次问起他的情况,婆婆都说,他爹娘忙的顾不上他,他十有八九是去湖边玩。就是这个贪玩的孩子,从小学到高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青岛大学。 有一次从婆家回来后,和我母亲谈起姐姐。我说,在农村里养个孩子真容易,感觉姐姐没怎么费心,孩子就长大了,还那么有出息。母亲嗔怪我道:你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啊。你姐姐和姐夫种着那几亩山地,拉扯着两个孩子一定很不容易。你们如果有能力就帮帮她。 母亲这么说,是因为她不知道姐姐的倔劲。姐姐是兄妹四个中离家最近的人,多年以来,她对我婆婆的照顾超过了我们任何人。尤其是我公公去世后,姐姐早晚间就抽空回去看婆婆,她给婆婆带去她新磨的面粉,带去她菜园里的新鲜蔬菜,还常常赶集去给婆婆买时令水果。但她很少从我婆家往回带东西,有时婆婆看家里东西不少,想让她分享点,她坚决不拿。 姐姐孝敬着老人,也疼爱着我们。她只有几亩薄薄的山地,却源源不断地向我们输送着那片土地的营养:葡萄、山楂、面粉、南瓜、小米、绿豆、红小豆、地瓜…… 姐姐,生在山村长在山村从没离开过山村的姐姐,像极了山路旁的那棵山楂树,她在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着,她在人们不经意的时候,开出洁白无瑕、清香四溢的花;又在人们没知觉的时候,结出红彤彤、酸甜可口的果…… 姐姐,是我们关于家乡的最温暖的记忆。
|